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公布
传递出什么信号?
潮新闻 记者 陆乐
近日,备受关注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正式对外发布。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目标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这次改革坚持问题导向,统筹党中央机构、全国人大机构、国务院机构、全国政协机构,统筹中央和地方,深化重点领域机构改革,推动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在机构设置上更加科学、在职能配置上更加优化、在体制机制上更加完善、在运行管理上更加高效。
金融和科技
是改革重点行业和领域
根据方案,党中央将新组建两个党中央决策议事机构,中央金融委员会和中央科技委员会。其中,中央金融委员会的办事机构为新设立的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而中央科技委员会办事机构职责由重组后的科学技术部整体承担。
“委员会”的成立,体现出党中央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这些机构将负责相关领域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等工作。
比如新组建的中央金融委员会,就将负责金融稳定和发展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研究审议金融领域重大政策、重大问题等。
当前,金融领域的“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时有发生。近期发生的美国硅谷银行倒闭、此前出现的河南村镇银行事件等,都对新形势下更好应对金融风险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制度上加强对金融的监管,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进推进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意义重大。
科技领域的调整,瞄准的则是当前我国科技发展的形势和全球科技竞争的新情况。面对科技领域突出的“卡脖子”问题,想要在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方面更进一步、集中力量开展科研攻坚,国家层面的强大支撑必不可少。
改革以后,中央科技委员会将统筹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体制改革,研究审议国家科技发展重大战略、重大规划、重大政策,统筹解决科技领域战略性、方向性、全局性重大问题,研究确定国家战略科技任务和重大科研项目,统筹布局国家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力量,统筹协调军民科技融合发展等。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
是改革的重要目标
新组建的党中央职能部门中央社会工作部,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加强基层社会治理,进一步完善社会工作的体制机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成立社会工作部,正是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进一步贯彻落实。根据方案,中央社会工作部负责统筹指导人民信访工作,指导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统筹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统一领导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党的工作,协调推动行业协会商会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指导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指导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等。
方案明确,中央社会工作部将划入民政部的指导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拟订社会工作政策等职责,统筹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划入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归口承担的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党的建设职责,划入中央文明办的全国志愿服务工作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督促检查等职责。
省、市、县三级党委都将组建社会工作部门,并相应划入同级党委组织部门的“两新”工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职责,推动社会工作上下一贯、协同推进,并使地方社会工作得到更好的统筹协调。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改革还将国家信访局由国务院办公厅管理的国家局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并接受中央社会工作部的统一领导,将使信访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和优化,更好地发挥社会压力阀和稳定器的作用。
更好维护国家主权
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另外,《方案》明确,在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基础上组建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
《方案》公布后,香港中联办微信公众号发文表示:中央这一改革,有利于落实中央全面管治权和特区高度自治权相统一,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有利于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有利于香港发挥“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地位和优势,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有利于把“一国两制”这一好制度长期坚持下去,确保“一国两制”实践沿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