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读书正当时
我是一位喜欢读书的人,一般来说,读书是不分时间、地点与场合的。一年四季中,春夏秋冬皆可读书,躺床上、吃饭时、旅途中亦皆可读书。但如果要我选择最佳读书时间,可以毫不犹豫地说,还是春天读书最适宜。
春天到来,气温回升,天气变暖,光照时间变长,为读书创造了极为舒适的气候环境;其次,春天到来,草木萌发,百鸟鸣唱,鲜花吐艳,为读书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氛围;再次,春天到来,阳光绚烂,天空明净,白云悠悠,为读书带来了愉悦心情。
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读书人而言,读书一定要趁早。人生很短暂,要有所作为,就必须趁年轻获得充分的知识储备,而读书是获取新知极为重要的途径。
到中老年以后,我特别喜欢读经典文学名著,尤其喜欢鲁迅、朱自清、季羡林的作品。人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在读书中都能得到会心的交流与智慧的碰撞。
在这个沉思的春天里,我携带着鲁迅先生的《野草》散文集,踱步到乡村原野,一边嗅闻着草木萌发的清香,一边欣赏着隽永的文字,心海与大地交融在一起,徜徉、徜徉……春天的美好源于一种心境,“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我呻吟着醒来,窗外满是如银的月色,离天明还很辽远似的”……先生这些充满诗意与哲理的文字,让我心扉洞开,入情入境。在春天里,有文字相伴,我的心灵是丰盈的,生命是美好的。
在这个美丽的春天里,我携带着心爱的《朱自清散文集》,走向辽阔的山野,品读着《春》。“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这些生动活泼、跃动着生命力的文字,携带着一种力量:只要心不老,人就永远年轻。
在这个寂寞的春天里,我携带着《季羡林散文选》,走进百年老屋,品读着其中《赋得永久的悔》。“世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个字也不识。”,季老先生对自己母亲的热爱、思念、愧疚、悔恨,交织碰撞的深情,可见一斑。这让我禁不住想起自己的母亲,这种思念之情又是何等相似?老屋的春天是孤寂的,我的心是怅惘的,因为我同样失去了母亲。
生命的意义在于获取新知,在于创造。春天是充满诗意的季节,是蓬勃生命力的彰显。在这样美好的时光里,能与书相伴,与智慧同行,是幸福的。因此希望诸君,求知请从今日始,春天读书正当时。 许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