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儿媳 家和万事兴
金华这部《贤咏集》暖人心
本报讯(通讯员 韩林园) “海浪涛涛拍岸声,椰风习习拂面来。轻纱薄袅沿堤观,胸宽心怡方知福。”近日,金华83岁汤世贤在海南面朝大海,吟诵起他创作的诗歌。
他如此高兴,是因为创作的诗集《贤咏集》最近出版了。“我的两位儿媳一起帮我出版了这本诗集,还给诗集写了跋。”提起她俩,汤世贤十分骄傲:“我家这两位儿媳,堪称中国好儿媳的典范,感谢她们为我作的一切努力。”
汤世贤是土生土长的农民,翻看他的诗作,能感受到其中自然清新的“泥土味”。
“我在老家,每天会先给鸡鸭喂食,然后去果园农作,最后潜心创作。”汤世贤说,儿子儿媳们很孝顺,让他退休之后可以心无旁骛地过着简单快乐的乡村生活。
每年10月,大儿媳刘景萍都会把汤世贤接到海南居住,直到次年3、4月再送回到金华小儿子家中。刘景萍是一位女博士,日常管理一家药企,学识渊博、精明强干。二儿媳卢锦华也是一位知识女性,对公婆孝敬有加,把孩子培养成材,考上了研究生,获得奖学金。汤家可谓“家和万事兴”。
前些年,儿子儿媳带老人周游世界,他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法国等地感受到异国风情,写了《美国游记》《欧洲游记》等文章,记录奇闻趣事。
“为公公整理文稿时,我们了解了他的人生经历,感受到他的精神斗志,对亲友的深情和对晚辈的厚望。这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对子女而言更是一种激励。”卢锦华说,全家人很支持老人这种“活到老,学到老,奉献到老”的状态,产生了为老人出书的想法。
所有人立马分头行动起来,大儿媳作诗以应和,小儿媳帮助打字整理成电子文稿,两个儿子一起商量取书名。
从选文、改稿到作序、写跋等,两位儿媳费尽心思对接做好统筹设计,通过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正式出版《贤咏集》。
“老爷子见证了祖国的沧桑巨变,他的人生和诗作,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缩影。”这是大儿媳刘景萍在诗集的跋中一段话。
汤世贤说,在家人们的鼓舞下,他要用手中的笔记录更远的远方、更暖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