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1版:头版

“银耀之江”为什么这样红

  本报记者 王兴 通讯员 杨佳奇 程晨

  微光可成炬,大爱映苍穹。浙江大地,无论在田间地头还是在繁华都市,志愿者的身影无处不在。他们用行动温暖人心,凝聚起向善向上的强大力量。

  前不久,由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民政厅主办的第三届浙江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获奖名单公布。在全省参赛的志愿服务项目中,老干部工作系统荣获1银3铜3优秀的佳绩。

  《“半条被子”志愿服务项目》《王金法广播志愿服务项目》《三门县老干部“农技提‘鲜’”助农服务项目》……这些在地方享誉盛名的项目,老同志是项目的中坚力量。其中,王金法广播自1969年1月开播至今,已陪伴大家54年。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之江大地上,这“一抹红”或因组织引领凝聚在一起,或因共同志向走到一块,汇聚起老当益壮、生生不息的正能量。他们都已退休,却用年老志坚的恒力持续发挥余热,以不输年轻人的干劲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擦亮“银耀”金字招牌。这是积极应对老龄化的一种态度,“银耀”背后的“朝气”怎么来的?其“精神密码”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红船起航地 老骥不褪色

  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红色”是浙江百年奋斗最鲜明的底色,也是老同志永不褪色的基因。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充分发挥老干部的优势和作用”的要求,浙江紧扣老干部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资源的定位,通过组织引导、规范管理、精准服务,把有奉献意愿、有专业特长且身体条件允许的老同志发动、组织起来,投入到助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洪流中去。

  在中国,志愿精神自古有之,儒家的“仁孝”、墨家的“兼爱”等一系列孕育着“志愿服务”理念的传统美德,一直为世人所倡导。

  早在2003年,在杭州上城区湖滨街道,就有以低龄老年人结对帮扶高龄、困难老年人为主要形式的杭州市志愿者协会银龄互助分会成立。这些年,“以老助老”的志愿服务逐渐成为养老事业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

  这些年来的发展历程更是表明,志愿服务已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如今,越来越多的老人退休后加入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来,用热心的志愿服务演绎着他们的“最美夕阳红”。 下转第3版


浙江老年报 头版 a0001 “银耀之江”为什么这样红 2023-02-28 浙江老年报2023-02-2800011 2 2023年02月2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