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溃疡吃点抗生素
小毛病竟伤人不轻
最近,小刘(化名)因口腔溃疡久久不愈,到诊所开了些药,没想到,竟因为过敏差点把命丢了。
杭州市中医院皮肤科副主任袁丞达解释,导致小刘过敏的可疑药物叫克林霉素。常见易过敏抗生素为青霉素,如青霉素过敏,有时会用克林霉素作为替代药物进行使用。临床上出现克林霉素过敏的患者较少见,所以一般用克林霉素,不会提前做过敏反应测试。
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发生过敏是体质太差,只要多接触过敏原,就可以慢慢产生抵抗力。酒精过敏可以每天少喝一点,以后就能多喝,药物过敏小剂量用几次,之后再用就不会再过敏。听起来似乎有一点道理,但对不对呢?
袁丞达表示,过敏目前没有特别好的预防和解决方法,尤其是药物过敏,日常要注意以下几点。
易过敏人群就诊时,及时提醒医生药物过敏情况,谨慎用药。
不要迷信偏方“猛药”,在不清楚成分的情况下,易导致过敏,也不要自行频繁使用抗生素治病。
如果不慎过敏,第一时间停止使用可疑药物,常见的过敏反应有红斑、瘙痒、皮肤溃烂等。
如果自身有明确的药物过敏史,不能再次使用该药物,一旦使用过敏会比上一次更厉害。
过敏跟剂量无关,跟使用次数有关。发生过敏且明确过敏原后,要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药物过敏多次接触容易致死,并不是所有过敏都适合进行脱敏治疗,每个人免疫功能都有差别,要分情况。
据健康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