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常有五误区
正确饮食遵循三原则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飞速发展,肿瘤患者因各类治疗手段大大延长了生存时间,很多患者甚至实现了带瘤生存。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加强营养支持,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提升机体对治疗副作用的耐受度,所以,营养支持对肿瘤患者而言,可谓意义重大。那么肿瘤患者的饮食误区有哪些?肿瘤患者到底该怎么吃?今天我们来聊一聊。
误区一:吃太好促肿瘤生长
“饿死”肿瘤细胞的说法广为流传,认为切断营养供给就会抑制肿瘤生长。事实上,肿瘤细胞增生活跃,哪怕人在不吃的情况下,它们也能掠取体内正常细胞的营养。
有研究表明,摄入大量糖类可能有促进肿瘤细胞生长的风险。美国癌症研究所建议,每天应限制精制糖的摄入,每日不超过25克;相反,减少食物摄入,肿瘤患者没有了营养物质的支撑,免疫力下降,会加速肿瘤发展或引起其他并发症。
误区二:迷信抗癌保健品
一些患者道听途说民间“偏方”,或盲目跟从其他病友做法,如迷信某种食物或保健品,认为一些贵重补品能抗癌。事实上,目前并没有研究证明特殊食物、补品可治愈肿瘤或预防复发。
误区三:盲目忌口
医生经常会接到肿瘤患者的提问,能不能吃羊肉、鸡肉、鸡蛋、海鲜等发物?其实“发物”是指会加重或诱发一些过敏性疾病的食物,并不针对肿瘤患者。我们常提到的“发物”富含蛋白质,是身体营养的重要来源。
误区四:光喝汤能补充营养
事实上汤里面的营养成分很少,鱼肉类食材制成的汤中含有嘌呤、肌酐,少量钾、钠、钙、镁等离子,营养密度低。
误区五:打“营养针”可不吃饭
如果长时间不进食,肠粘膜会萎缩,进一步引发肠道菌群失调、肠道黏膜屏障作用被破坏,从而导致免疫力下降。
营养平衡搭配合理很重要
平衡膳食。即通过食物摄入,满足身体需求的多种营养素。保证足够能量和蛋白质摄入,以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
保持适宜、相对稳定的体重。肿瘤患者体重丢失大于5%提示存在营养不良风险,会对身体功能及临床结局造成影响,保持适宜、相对稳定的体重很重要。
食物选择多样性,搭配合理。临床营养专家建议每日摄入20-30种食物,三分之二是植物性食物,三分之一是动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提供碳水化合物,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及植物化学物;动物性食物如肉蛋奶,富含丰富优质蛋白质,有利于肿瘤患者机体组织重建及免疫细胞更新。
具体来说,一般每天吃主食3-6小碗,牛奶250-500毫升,肉、鱼、蛋、豆制品类150-250克,青菜约500克,水果2-3拳大小,油脂约30-45克。若发现体重有逐渐减轻趋势,应增加热量摄取。每天需要保证2000毫升左右饮水量。 据健康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