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岁老兵叶礼寿:
坚守纪检监察人的初心
本报记者 王杭晨 通讯员 雷银才
“是共产党给了我光明,给了我第二次生命。”91岁高龄的叶礼寿回顾自己的一生,动情地说。
在部队入党 得以重生
叶礼寿18岁时,全国迎来解放,人民解放军部队来到他的家乡松阳县松古平原。
1951年夏天,叶礼寿报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0月25日夜,叶礼寿跟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刚跨过鸭绿江,就接连经历阻击战。
叶礼寿被分配在运输担架队,负责将弹药和粮食运输到前线,再将前线受伤的战士抬回来。面对敌人猛烈的炮火,战士们没有退缩和害怕,大家只有一个信念:打赢战争。
1953年,金城反击战打响,这也是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的最后一战。
因为在各次战斗中表现突出,叶礼寿获得三等功。“更光荣的是,党组织将我列为党员发展培养对象,全排仅我一人。”叶礼寿激动地说,从小就是“苦命娃”的他,感觉人生有了奋斗方向。
他清楚地记得,在入党志愿书里,自己郑重地写下:打仗不怕牺牲、不怕苦,党需要的时候,随时献出宝贵生命。
在纪委践初心 坚守公平正义
因在部队读完中专,叶礼寿在1964年转业时,成为县城里少数“喝过墨水”的军旅“秀才”,被安排到当时遂昌县农行工作,从业务员开始,一直做到副行长。
1983年,组织派叶礼寿到松阳县纪委工作。纪委办公条件非常艰苦,“一张纸、一支笔,下乡办案跑断腿”是当时工作环境的真实写照。
叶礼寿回忆,有一次,为了核实举报某村干部侵占集体资产信访件,他骑着单位唯一一辆破旧自行车,骑行30余公里,去村里调查做笔录。“那时,我每天带着干粮蹲在村委和村干部家门口,一待就是一整天。”历经数日,叶礼寿做通这名村干部的思想工作,查明事实真相。
原来,这名村干部的妻子病重,情急之下,他拿了村账户的20元,带妻子去市里看病。因为手头紧,一时半会没还上这笔钱。最终,他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案件调查结束后,叶礼寿把身上仅有的8元钱给了这名村干部。村干部握着他的手激动地表示忏悔和感谢。那一刻,叶礼寿觉得付出再多的艰辛都值得。
叶礼寿认为,只要用心用情,公平公正,一定会赢得别人信任与理解,这也是纪检监察工作的真谛所在。
耄耋捐献遗体 了却心愿
叶礼寿时常在想,自己还能为国家、为社会做些什么。一天,他在报纸上看到某公司全体员工集体签署捐赠遗体协议的报道,顿时萌生了无偿捐赠遗体的想法。
2015年2月,叶礼寿写下一份遗嘱,其中写道:“回想我的一生,党和人民给了我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优厚待遇,但我对党和人民的贡献还很少。我已步入晚年,不能再为国家出力,考虑再三,最后决定将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
当年3月16日,在家人陪同下,叶礼寿前往松阳县公证处作了公证。
“那一天,我很开心,这么多年的心愿终于完成了。”叶礼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