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预防中暑 三个误区别碰
本报记者 徐小翔
近日,新一轮高温过程强势发展,浙江多地气温超过40℃。老年朋友们需持续做好防暑防晒工作。
高温天气离不开的关联词就是中暑,你真的了解中暑吗?不外出待在家就能预防中暑?藿香正气水就是中暑“万能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医生带你躲避中暑误区。
为什么夏天容易中暑,这得从人体体温调节机制说起。浙大一院全科医学科应美珂医生说,正常情况下,人体核心温度在37℃左右,而大脑下丘脑中控制体温调节的中枢就像一台“恒温空调”,它会根据环境和人体情况的变化进行散热产热,调节维持体温恒定。当环境温度高于身体核心温度时,对流、传导和辐射散热不再有效,主要靠蒸发散热,而在高湿度(相对湿度>75%)环境中,蒸发就不能很好发挥作用。我国夏季多高温,南方多湿热,如果再进行剧烈运动或长时劳作,“恒温空调”就会超负荷工作,可能出现调节障碍,体温升高,导致中暑。
浙大一院全科医学科主任任菁菁表示,关于中暑的误区不在少数,很多人都做错了,几个误区千万别碰。
误区一:白天室外才会中暑
中暑跟人所处的环境温度、湿度、通风条件等都相关,并不是在太阳下暴晒才会中暑,即使是室内,如果环境密闭、温度高,同样容易中暑。有些老年人因担心电费而不使用空调、电扇等电器,在盛夏天待在家中,仍有可能中暑。
误区二:中暑后大量饮水
中暑后适当补水是正确操作,但切勿大量饮水,不仅会导致电解质平衡被打破,出现稀释性低钠血症,还可能出现脑水肿昏迷。正确方法是少量多次,最好饮用淡盐水。
误区三:错认“万能药”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中暑后喝藿香正气水似乎是万能的,事实上并不完全正确。
浙大一院中药房豆久锋副主任中药师解释,中医上对中暑有阴暑和阳暑之分。阴暑是指人们因天气炎热,过分贪图阴凉、纳凉不当,以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侵袭而导致的疾病,如夏季感冒、急性肠胃炎、消化不良等。而阳暑就是常说的中暑,由于高温等因素引起。
藿香正气水作为传统中医药的经典方子具有辛温解表、散寒除湿等效果,属于温热药,不适合阳暑患者,适合那些因饮用过多冷饮、一直吹空调或冷风等引起胃肠不适的阴暑患者。
因此,如果是在高温环境暴晒、室外作业的人群,不建议使用藿香正气水预防中暑,可以通过物理降温或食用清暑益气汤、绿豆汤、西瓜、黄瓜等解暑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