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不担心”各占一半
强行维系没必要 抱团取暖也挺好
“担不担心”各占一半
强行维系没必要 抱团取暖也挺好
本报记者 戴虹红
血浓于水和远亲不如近“友”,哪种关系更值得依赖?年轻人真的都那么反感走亲戚吗?老年人对亲戚关系越来越淡漠的担忧有多深?对此,我们分别设计问卷,通过对老年人和年轻人背靠背的调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老年人:知根知底靠得牢
年轻人:过度关注有点怕
调查显示,60-70岁组和70-80岁组的老年人,最常联系和走动的亲戚是“兄弟姐妹”。他们中大多数人都共同经历过艰苦岁月,彼此之间有深厚的情感牵绊。
而80岁以上的老年人选择更多的是常联系和走动“下一辈或孙辈”,84岁鲍阿姨的想法或许能解释这一转变。“我们这辈人,大多数到这个年龄阶段,已经上无老,平辈也不多了,剩下的就是享受和晚辈的天伦之乐。”不过,他们也表示,在这一年龄段前,与亲属走动一直较为频繁。
在回答“当你遇到事情或困难时,是否会向亲戚求助”这一问题时,58.16%的老年人选择“是”。正如受访者之一、绍兴的瞿大伯所言,“还是自家亲戚靠得牢,知根知底。”
逢年过节走亲访友时,家里小辈会积极参与吗?仅不到四成的老年人表示年轻人积极参加,部分年轻人即使参与,也多流于形式。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在对年轻人的调查中得到答案——“无话可聊”“担心亲戚过度关注个人工作、情感等问题”“走亲戚是长辈们的事”。
作为杭城某电台情感类节目主持人的小乐(化名)说,每到年底,他们都会接到很多年轻听众发来的语音,表示“怕回家”“怕被催婚”“不愿走亲戚”这样的担忧。“许多年轻人对于和父母团聚的期盼程度,远低于七大姑八大姨‘亲切问候’所带来的的巨大压力,这似乎已经是普遍现象。有些人甚至找各种理由已经好几年不曾回老家过年。”
年轻人:亲属交流有微信群
老年人:每代人有自己的“圈”
当年轻人被问及“你是否有家中所有亲属的联系方式”时,仅30%表示“有”。重庆来杭的朱小慧(化名)说,自己长期在外工作,无法就近照顾父母,父母怕她担心,总说些“善意的谎言”,所以她平时会通过亲戚,侧面了解父母的情况。杭州姑娘慕容(化名)则说:“现在很多家庭都建了微信群,应该算是有大家的联系方式吧。”
调查中,关于“你平时和哪些亲戚来往得最为密切”这一问题,回答呈现两极。00后表示更愿意和“同辈的(表、堂)兄弟姐妹”在一起,而80后、90后则表示更愿意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一起。其中,80后对“逢年过节走亲戚”的态度最为明朗,被调查者中没有一个选择“基本不走亲戚”。
当被问及“是否担心子女辈和孙辈与亲戚之间的关系会越来越淡薄”时,两方观点基本打了个平手。
其中,54.61%的老年人表示“不会担心,因为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圈子,亲戚关系不一定要强行维系”,体现了老一辈对年轻人理解和包容。62岁的葛大伯说,大家庭里许多人都在不同城市工作、生活,见上一面都难,自己都走动得越来越少,何况是从小几乎没有共同生活经历的孩子们。
另一半表示担心的老年人则认为,如今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年轻人工作和生活的压力都不小,血缘关系更不应该被淡化。有可以信赖的亲属,彼此之间能相互扶持、抱团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