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两场大雪
记忆中的两场大雪
农历有二十四个节气。其中,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这6个节气属于冬季。
像今年桐乡,两次冷空气南下后,在12月1日入冬。这时距离大雪节气的到来只剩6天。“大雪”来到后,田野里只剩下越冬作物,许多候鸟早已向南飞去。我家里养的3只乌龟很安静,它不食不动,安然冬眠。
“大雪”过后半个月,便来到冬至。在桐乡,有冬至祭祖、吃汤圆的习俗。
冬至的白昼虽然最短,但温度并不是最寒,因地表尚有积热。朗朗上口的《九九歌》是这样唱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说的就是“三九四九”才是最寒冷的阶段,在北方,河水结冰厚到人能在河上走。
我清楚地记得,1969年1月刚放寒假时,一场大雪后,田野里一片白茫茫,当时气温是零下10℃。渠道里的水结成厚厚的冰,因为之前没遇到过这样寒冷的天气,好奇心驱使,那时还是小伙子的我,在积满冰雪的渠道里走了一小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进入21世纪后,虽然下雪次数有所减少,但是有的年份下雪不少。我记得2011年1月18日至21日连续4天下雪,特别是1月20日,雪下得很大。
冬至过后半个月,便是小寒。小寒节气的到来,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日子的到来。今年的大寒在腊月十八。我前面提到的1961年1月、2011年1月两段经历,都发生在大寒节气。医生告诉我,这个时期,可以适当吃些羊肉,多吃萝卜,有利于滋补御寒。
农历腊八节已过,过年的脚步越来越近……盼着除夕夜,阖家团圆,辞旧迎新。 张兆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