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腊月
做年糕
台州人每到腊月就开始做年糕,春节早晨,均以年糕、汤圆等为主食,取步步登高,合家团圆之意。按传统说法,年糕做得越多,日子就会越好,芝麻开花节节高。
小时候,总是巴不得日子过得快些,穿新衣,吃年糕。自己成家后,春节单位食堂放假,得自己做饭,仿佛没有年糕不像过年似的,于是也买些粳米、糯米,加工些年糕,再自己包点粽子。
做年糕是过年前家中一件大事,年年麻烦但还得年年做。印象最深的那一年,为了做年糕,排队排到半夜,冻得人全身瑟瑟发抖。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腊月,下班回家途中,我在附近墙上发现一张大红纸,上面写着:“好消息,某日在某处加工年糕。”
那年,7岁的儿子看着左邻右舍都做来年糕,嚷着要吃。于是我趁周末赶紧去买粳米、糯米,准备做些年糕和糍粑。谁知等我们洗好米运到加工厂,瞬间傻眼,做年糕的队伍排成长龙,大人小孩闹哄哄地一片。我去开票的地方一打听,说是周末做年糕的人特别多,怕要到傍晚才轮到我们。既来之,则安之,只好乖乖排队。我们连忙赶回家搞卫生,让儿子留在那管着米。
下午4时多,我回到加工厂,一看,前面还有老长的队伍,而我们后面却无人排队。问儿子怎么回事?儿子含着泪说:“他们不排队,把米都搬到我们前面去了。”没办法,只好继续等待。眼巴巴地看着人家欢天喜地抬的抬、挑的挑,把热烘烘、香喷喷的年糕运回家,我们是越等越着急。
原以为傍晚做好年糕,全家人就可以蘸着红糖吃年糕了,所以饭也没做。真是饥寒交迫,进退两难。儿子一直叫肚子饿,我便让他先回家,吃点饼干充饥。我在心中对自己说,明年过年说什么也不做年糕了。
好不容易轮到我,一看时间已是晚上10时多,听着机器隆隆地响着,看着雪白的米变成了粉倾泻而下,再到搓粉、上蒸笼……一道道工序下来,做好年糕和先生两人运回家,已是半夜11时多了,又累又冷,原先想吃些年糕的兴致荡然无存,儿子也早已入睡。
跟现在的年轻人说起这件往事,很多人还不信,到超市或农贸市场,年糕不是随到随买的吗? 王美斐
那年腊月
做年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