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4版:新闻

“虚拟养老院”里享智能康养

  “虚拟养老院”里享智能康养

  本报记者 夏凌

  晚上10时多,台州市三门县亭旁星泰康养中心的智能平台操控室里灯火通明,值班人员罗炳达盯着显示屏上不断跳动的数据,查看“虚拟养老院”住户情况。突然,低保户王有乾(化名)的紧急呼叫键响起,罗炳达点击视频,王有乾的儿子出现在镜头中。“工地明天临时有事,能帮我安排一位护理员上门吗?”

  王有乾的儿子在工地工作,每天早出晚归,还经常临时加班,因为担心老爸没人照顾,心理压力较大。自从有了“虚拟养老院”,他心里踏实多了。每两天会有一位护理员上门,帮父亲擦洗,做康复护理。自己如果临时有事,还能对着家里的摄像头喊话,请智能平台工作人员帮忙调整护理员上门时间。

  三门县民政局党组成员王臣来说,农村老人多数习惯就近康养、在家康养。为此,该县于去年7月推出“虚拟养老院”,大力推行“一床一码”应用系统,积极解决居家养老难题。

  “虚拟养老院”里的每位老人,家中都安装有智能设备,可监测身体、生活情况,数据会实时反馈到县康养联合体终端。老人如有需求,也可一键与摄像头进行实时对话。

  县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虚拟养老院”以运行管理系统、民政监管系统为支撑,具备床位申请、上门评估、床位签约、适老化改造、组织服务、服务评价、账单结算、补贴结算、报表管理等九大功能,实现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全流程、标准化管理。

  截至目前,三门“虚拟养老院”已有30多名农村老人。其中,农村低保低边人群被列为重点服务对象,政府给予每人2000至6000元不等的智能设备补助,确保康养服务“兜得住”。三门还成立康养安居联盟,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多位一体服务体系,并与专业服务人员、志愿服务队、医院等,签订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及24小时守护协议,建立服务流转清单,安排不同服务人群开展全天候“一对一”服务,累计开展上门服务1300多次,较好解决康养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浙江老年报 新闻 a0004 “虚拟养老院”里享智能康养 2022-01-11 浙江老年报2022-01-1100010;23582484 2 2022年01月1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