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与印证
重大发现开启新课题
颠覆与印证
重大发现开启新课题
本报记者 林乐雨
考古是一个不断颠覆、印证、补充历史的过程。走过辉煌的新石器时期,浙江大地上又有哪些文化浪潮?商周、战国、汉六朝、唐宋明清,透过2021浙江重大考古发现,我们可以看到,浙江人的生产生活、政治经济越来越丰富,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历史认知。
商周遗存
期待再挖出一座文化高峰
之江大地历经千年,孕育出璀璨的良渚文明和古越文化。而横亘在两代文化之间的商周时期,是否也暗藏着鲜为人知的文化高峰。
“跳头遗址和小古城遗址的考古成果或许能够给我们带来信心,让大家产生更多期待。”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商周考古室主任罗汝鹏说。
跳头遗址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中泰街道跳头村东北400米,遗址地层共分为十层,涵盖春秋、西周、晚商、马桥文化、广富林文化和良渚文化等多个年代。其中,晚商是遗址聚落结构最清晰、遗存保存状况较好,出土遗物最为丰富的一个时期,出土多件保存完好的石范、青铜器和疑似铜锭、砾石、木炭等与铸铜直接相关的遗存。
小古城遗址位于余杭径山镇小古城村东南。城墙在地面以上仍多有保存,城内面积约25万平方米,是东苕溪流域商周时期的一处中心城址,在浙北地区先秦考古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小古城遗址上迄马家浜时期,下至明清时期,主体为马桥文化、“后马桥文化”时期的遗存,以泥质灰陶三足盘、原始瓷球腹罐、印纹硬陶圜底罐和鸭形壶等为代表性器物。城内西北角的庙山顶部,建筑有高度超12米、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人工高台,年代不晚于商代晚期,是全国首次发现的商代高台建筑,刷新了考古界对南方地区商周时期建筑历史的认知。
摘帽山墓葬群
排列方式省内罕见
摘帽山墓葬群位于安吉县南部,目前已清理汉六朝墓葬105座,其中土坑墓仅1座,年代为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其余均为砖室墓,主体年代为东汉晚期至孙吴时期,少量为两晋墓葬。
摘帽山墓葬群依托自然山体而建,面向开阔的盆地和河流,背靠山丘,布局规整,分区明确,下葬时代较为集中,是一个有规划的家族墓地。摘帽山墓葬群排列十分密集,这在浙江实属罕见,可能与两汉之交及东汉末年的两次大规模北人南迁有关。
东汉末年,安吉县在故鄣县南部建制而摘帽山墓葬群的时代和地理位置恰好与之契合。摘帽山墓葬群周边还新发现几处规模较大的汉六朝墓葬群,这就为寻找最早的安吉县治提供了线索,在认识安吉建县伊始、县治所在地的历史地理和文化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兰亭野生动物园一期墓地
55座大墓跨越千年
绍兴兰亭野生动物园一期墓地,共发现从战国到明清时期的墓葬55座,以六朝和唐墓居多,其中两座纪年明确的西晋时期大墓,为浙江地区罕见,对判断同时期类似墓葬和出土文物具有标尺意义。西晋墓葬的墓砖上镌刻有青龙白虎等精美纹饰,充分体现了古代绍兴自东汉以来人们的生死观和风俗,为研究绍兴古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
兰亭野生动物园一期考古项目负责人罗汝鹏表示,两座西晋墓葬等级高,与书圣王羲之所处年代相近,且坐落于兰亭,意义重大。这是该处遗址得以入选十大考古发现的重要原因。
唐宋明清城址遗迹
印证古城历史与传承
人们对于历史认知多来源于先辈的文字记录,但史料的记载也有存疑的可能。考古专家们挖掘的遗迹则是历史文献最有力的佐证。
新登古城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一室主任李坤介绍,据文献记载,唐昭宗大顺二年,唐末将领钱镠(后为吴越武肃王)命东安都将杜稜建城。北宋天禧五年筑新城。明嘉靖三十四年,倭寇侵浙,重筑城墙。此次发掘成果,印证了新登古城的历史真实,证实了古城围山建城、单面城墙的独特性,为古城的修复、展示以及后期的申遗保护等工作奠定重要基础,也为研究唐代以来城墙城门的结构和营造技术提供重要材料。
温州子城遗址考古发掘出子城西城墙、护城河两侧驳岸及各时期建筑遗迹。遗址中展现的城墙遗迹始建于五代时期,与史料记载相吻合。
项目领队梁岩华说,子城遗址的考古勘探成果对于研究温州古城“回”字形结构布局、山水城市格局、子城墙的建筑方式及其演变历程具有重要价值,揭露的重要遗迹及出土的文物标本为我国城市考古和南方城池史研究积累了珍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