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富路上“甬”担当
宁波余姚打造“一枝六叶”银助联盟
本报记者 陶悦清 通讯员 邵璐 陈莉敏
本报记者 陶悦清 通讯员 邵璐 陈莉敏
冬日的甬城,寒风凛冽,余姚市梁弄镇东溪村“东篱农场”的大棚内却温暖如春,一朵朵金黄色的桑黄形似马蹄,长势喜人。数月前,为攻克种植桑黄所需的环境难题,“银辉”志愿者张志中带领技术专家在基地蹲点,专门为桑黄搭建2000平方米的智能化大棚,为当地村民们解锁了新的“致富密码”。
张志中来自余姚市“银辉”志愿者联合会,担任共富先行科技帮扶“银助团”团长。去年,余姚市委老干部局以市“银辉”志愿者联合会为主干,精心打造六个“共富先行银助团”,推动银色人才队伍专业化建设,为助力共同富裕贡献“银辉”力量。
“一枝六叶”建队伍
在奔赴共富的道路上,如何让银色人才余热生辉?余姚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唐飞琴将他们的探索路径形象概括为四个字:一枝六叶。“一枝,代表‘银辉’志愿者联合会这条主干;六叶,就是由六个‘共富先行银助团’为联盟的一枝六叶银助方阵。” 唐飞琴说。
去年7月,余姚市委发布“共富先行行动计划”,余姚市委老干部局、市“银辉”志愿者联合会第一时间召开“共同富裕示范区 银辉助力姚先行”动员大会,紧扣行动纲要,从老同志实际出发,成立六个“共富先行银助团”,覆盖文明宣讲、科技帮扶、社会自治、文化教育、关心关爱、全面健康等领域。
“‘银助团’从0到1,分两步走。”唐飞琴说,余姚市委老干部局首先从组队伍开始,重新梳理整合“银辉”志愿精干力量,注重挑选相对成熟且具有一定专业特长的志愿团队及银色人才,组建成立一枝六叶银助方阵;其次是配精将,精挑统筹能力强、个人威望好的23名骨干力量,分别聘任为六个“共富先行银助团”团长、副团长和联系负责人,协调推进各团队开展活动,为“银辉”助力共富建强组织保障。
群众需求在哪里,“银辉”就挥洒到哪里。余姚市委老干部局突出“银辉”党支部“建在基层、作用发挥在基层”特点,组织引导各“银助团”深入社区、农村、校企。同时坚持制度规范,市“银辉”志愿者联合会组织各团队骨干,每季度一次交流“银助团”进展情况、成效问题及意见建议,挖掘“银助联盟”更佳助力触角和工作途径,不断为助力共富增添“成色”。
人尽其才强实效
“银助团”注重专业“加持”,彰显特色优势,为助力共同富裕注入源源不断的银动力。
“科技帮扶银助团”的68名团队成员中,21人拥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24名拥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含金量”十足。
“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去年开展的“进百企 争做百名科技达人”活动中,“银助团”接到了来自宁波长振铜业董事长宋长洪的求助电话。团长张志中与水利专家奕永庆第一时间深入企业调研,提供以雨水收集、循环利用为主的海绵厂区建设技术方案,为余姚多家企业节约用水费用达上亿元。
“文化教育银助团”以文化达人和退休教师为主要力量,热心推动中小学纸飞机竞技、科技模型制作、阳明文化理念等项目。
红歌悠悠凝聚人心,日前,“文化教育银助团”团长吕余龙谱曲《巍巍四明山》,在激荡的旋律中,把人们带入到当年气壮山河的年代,献礼建党百年。
“全民健康银助团”集结全市退休医护人员资源,通过“认领”和“委派”等模式,开展精准“医疗支援”,去年开展送医下乡义诊、慰问留守儿童、常见儿童病讲座等活动50余次。
“关心关爱银助团”整合各“银辉”关爱团队、市残联、品牌工作室等各方资源优势,组织志愿者走访企业募集善款,先后获得20余家企业助学结对款100余万元。“社会自治银助团”深入基层社区(乡村),开展纠纷调解、便民服务、“银辉”管家等志愿服务活动,半年来,调解大小纠纷100余起。“文明宣讲银助团”组建精品讲师团并出具宣讲菜单,30余名“银辉”讲师深入企业、农村、机关、校园宣讲近百场,受益群众五千余人。
奏响银助“共富曲”
“‘银助团’的成立,是我们针对银色人才队伍建设转型升级的一次主动破题。”唐飞琴说,“银助团”联盟组建有别于以往“银辉”成员年龄结构偏大、知识水平较低的志愿服务队伍,着力打造与共同富裕相匹配的高素质专业化银色人才队伍,为助推共同富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
近年来,从“银辉”党支部和志愿服务大队实现城区社区全覆盖,到六位一体“银辉”党建示范带建成,到一枝六叶“共富先行银助团”联盟,余姚自下而上搭建起了“银辉”志愿服务体系,又自上而下精心打造“银耀四明”特色志愿服务品牌,广大“银辉”党员和“银辉”志愿者们,坚持用实际行动做文明实践的主角。“广大老同志退休不褪色,我们的本色还在,精神还在,优势还在。”余姚市“银辉”志愿者联合会会长董安生表示,他期待有更多的老同志增强助力责任和意识,凝聚起向上向善的“银辉”力量。
“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配着红袖章,拿着小红旗。他们,就是‘银辉’志愿者,一个闪光的人群……”余姚市发改局退休干部黄建民有感而发,创作散文诗《闪光的“银辉”》,生动描绘了四明大地“银辉”处处闪耀的靓丽风采,更吐露了广大老干部志愿者的心声——在共同富裕新征程上留下最美的银色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