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变 结对共建
阮兴祥:帮老农民过上好日子
初心不变 结对共建
阮兴祥:帮老农民过上好日子
【慈孝名片】
阮兴祥,男,1965年12月生,绍兴上虞人,现任绍兴市上虞区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协会党支部书记、副会长、秘书长,浙江闰土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曾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省抗疫先进个人、省消薄扶贫先进个人。
本报记者 夏凌
正午,绍兴上虞区称海村一片宁静。这个时间,村民们都在家中小憩,村道上没有人,只有一旁老菜市场上搭着的脚手架,在日头下闪着银色的光。不久后,这里将被改建成一个小型停车场,村里老人们再也不用再担心汽车乱停,影响走道了。
建停车场的发起人阮兴祥此刻正在称海村乡贤参事会办公室里忙得不可开交,作为区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协会党支部书记,他正为下午的会议准备发言材料;作为虞南山区9个村的帮扶结对人,他总牵挂着村里的老人和孩子,不时为他们送去关怀和帮助。
富起来 带老人一起变好
阮兴祥中等身材,说话慢条斯理,笑起来很和气。他的胸口上常年佩戴着党徽,提醒自己不忘初心。
因经济条件不佳,阮兴祥中学毕业后就外出学做木匠贴补家用。1986年,他跟随老董事长阮加根,创办浙江闰土股份有限公司,从生产一线负责人,一路打拼至公司党委副书记,跻身“先富起来”的行列。
从小吃了许多苦的他,深深懂得农村老人的不易:由于收入微薄,不少老人只能向子女要生活费,从而引发家庭矛盾;由于缺少销路,老农民眼睁睁看着辛苦种出的山货一批批腐坏;由于缺乏文娱活动,老人沉迷于麻将桌,打牌打出了高血压,打坏了邻里情……
于是,振兴乡村、带领农村人把日子越过越好,成为这位非公企业老党员坚定的初心。他个人先后出资1200余万,用于改善村里老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为村民打造致富路。
发补贴 老人生活大变样
称海村是阮兴祥的故乡,也是他振兴乡村的第一站。
2015年底,阮兴祥带头出资500万元,联合16位乡贤,成立称海村乡贤基金,总基金额达3450万元,其中对老年人的支出占到40%以上。年满60周岁的老人每月都能领到不同额度的补贴,加上村里的养老补贴,老人日常开销得到较好补充。每逢重阳节等节日,阮兴祥还会陪老人一起过节,为他们送米送油。
物质有补贴,文化养老也不能落下。2015年,阮兴祥出资150万元成立村文化基金,建起文化大礼堂。在他的倡导下,一支支以老人为主的文体组织应运而生,腰鼓、吹打、地方戏、排舞、走秀……他每年再拿出4.5万元,用于文体队开展活动。
引项目 “乡企结对”富起来
阮兴祥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在对农村老人进行物质支持以外,慢慢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上虞岭南山区盛产茶叶、板栗等山货,约500户农民全是60岁以上老人,大家空有大批山货,却无销路。阮兴祥得知后,当即给村里捐了50万元,建起一家土特产电商山货市场,集中展示、交易农副产品,岭南山货终于“出山”,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老农民的腰包也渐渐鼓起来。
2017年,阮兴祥牵头上虞区“28家企业结对28家村”行动。他带着企业负责人深入结对村摸情况,讨论致富方法,“企业家们提出发展旅游民宿,种植经济作物,开展电商等方案,在后来的实践中都取得不错的效果。”阮兴祥说,村里老人有了收入,生活得以改善。
截至目前,阮兴祥已为上虞的43家企业与58个行政村牵头结对,共捐资1188.8万元。其中,阮兴祥个人就与9个村结对共建,捐赠120万元。
浙商说孝贤
凡孝贤者,应以“百善孝为先”为己任,以身作则孝顺父母、敬老爱老。同时,具备一定社会责任感,由心出发,尽自己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为社会做贡献。
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在建设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重要窗口”的新征程上,我将继续敬老爱老,将中华传统美德发扬光大,通过积极组织开展公益活动,让更多人去学会、去感知慈孝文化,融入孝贤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