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23版:孝贤

谨记慈母家训 终身弘扬孝善
程朱昌:百万善款解困难老人之忧

  谨记慈母家训 终身弘扬孝善

  程朱昌:百万善款解困难老人之忧

  【慈孝名片】

  程朱昌,男,1929年3月出生,金华永康人,原浙江神雕雕塑工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为程文德程正谊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浙江神雕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会长,曾获永康市人民政府授予的“慈善教育家”、永康市首届最美慈善人、“金华好人”、中国民营企业家社会贡献奖等。

  本报记者 俞琪

  退休后能做什么?93岁浙商程朱昌用自己的两次退休给出答案。

  从教33载的程朱昌,55岁退休后,走上创业道路,创办浙江神雕雕塑工艺集团有限公司。1995年,公司入选中国500家最大私营企业(第147位)。北京奥运会部分景观雕塑以及永康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雕塑“三马九铃”和“百工”等,均出自“神雕”之手。

  82岁,程朱昌第二次“退休”后,仍致力于孝善文化传播和敬老助学公益事业。

  感念恩情 捐资助困

  父母是子女人生中第一位雕塑家。程朱昌教书育人,创业革新,热心公益,无一不受到母亲徐秀英影响。

  母亲虽从未上过学堂,但她明白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无论家中如何贫苦,都要让孩子读书。

  自小,程朱昌便下定决心,长大后定要加倍回报母亲恩情。遗憾的是,母亲陪伴他经历风雨飘摇的前半生后,于1977年去世。那时,程朱昌还处在艰难拼搏中。

  此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回报母亲恩情的心愿,程朱昌始终没有忘记。他在母亲墓前做了一副对联,上面写道:慈母持家劳半纪,孤儿兴业慰九泉。

  1994年,永康古丽镇要为困难老人修建敬老院。程朱昌想起母亲辛劳的一生,不少老人也是这样操劳一生,晚年却无法颐养天年。当时企业资金并不宽裕,为建厂房还要向银行贷款,但程朱昌二话不说,慷慨捐出两万元。在他的带领下,爱心人士纷纷捐资,1997年,古丽镇养老院正式投入使用。他还多次向派溪村老年协会、永康市老年大学橙麓分校等送上慰问金十余万元。

  助学也是程朱昌最关注的领域之一。他不仅关注学生,也关注老师。1991年方岩中小学退休教师协会成立,缺乏活动经费,他马上拿出数万元资助。2011年起,向母校金华师范、方岩中小学、永康中学捐赠奖教助学基金200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程朱昌个人向社会捐款捐物已有530多万元。其中,专项用于助老的超100万元。

  弘扬孝善 文化养老

  程朱昌慷慨捐资的另一面,是他对自己的吝啬。据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说,程朱昌不抽烟、不喝酒,不买奢侈品。出差时,总要求工作人员安排便宜的旅社。

  程朱昌的一言一行,也影响着身边人。

  程朱昌80岁时,家中晚辈提出,每年农历新年,晚辈们分散看望长辈,这给长辈造成很大“接待”负担,不如定下一个日子,全家聚会。对此,程朱昌非常赞同。此后,每年正月初八程朱昌生日时,便会召开家庭会议。程朱昌给晚辈讲家风家史,对做得好的家庭成员进行表扬。同时,晚辈们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的收获和成长。

  程朱昌倡导孝亲敬老好家风,也在企业文化中得到体现。公司副总经理卢德星的母亲患有老年痴呆,家中子女轮流值班照顾。得知此事,公司一方面为他提供更灵活的工作时间,同时给予一定资金上的补助。

  程朱昌第二次“退休”后,更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孝善美德。十余年来,程朱昌、程育全父子已整理出版《程文德集》《程正谊集》《程子樗言》等乡邦文献约230万字,赠书15000余册,“还原”永康先贤部分事迹。比如他常与家人和员工分享孝子程梓孝敬长辈的故事,程梓一族文脉昌盛、人才辈出,与他孝亲敬老、乐于助人密不可分。

  为做好这件事,93岁的程朱昌仍每天坚持读书看报,埋头钻研。他说,文化养老让生活很充实,很满足。

  浙商说孝贤

  我的母亲虽然目不识丁,但她非常重亲情,重孝道。印象中,祖父母的生日,母亲总是牢牢记住,不忘庆祝。祖父母去世后,每逢忌日,母亲也从不会忘记祭奠。小孝孝于家,大孝忠于国。正是母亲用她的言传身教教会我孝敬长辈,我才能在此后的成长过程中,体会到何为大孝,也才有了程家的16字家训——勤奋朴实、知行合一、睿智创造、国强民乐。


浙江老年报 孝贤 a0023 谨记慈母家训 终身弘扬孝善
程朱昌:百万善款解困难老人之忧
2021-12-07 浙江老年报2021-12-0700005;浙江老年报2021-12-0700013;浙江老年报2021-12-0700015;浙江老年报2021-12-0700017;浙江老年报2021-12-0700007;浙江老年报2021-12-0700019 2 2021年12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