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孝格天 风骨裂石
孝义故里苏溪指数量化正能量
至孝格天 风骨裂石
孝义故里苏溪指数量化正能量
【慈孝名片】
义乌市苏溪镇是一座富镇,2020年,人均GDP达19万元。苏溪也是一座孝镇,是先秦孝子颜乌后裔聚居地,孝义文化是苏溪的根脉文化。苏溪更是一座美镇,在孝义文化建设指引下,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共同打造“美丽苏溪”,不断创造新的奇迹。
本报记者 张伟群
通讯员 王林 余依萍 刘灿烂
义乌市制订的“小商品指数”让中国小商品影响世界价格,苏溪镇首创的“孝义指数”让孝德义行有了量化标准。通过“孝义指数”将文明行为数字化,苏溪的根脉文化被注入时代力量,指引苏溪人奔赴共同富裕之路。
传承:根脉绵延2000多年
在苏溪镇郊区的一条公路边,看到写有“百善孝为先”红色大字的文化墙,就说明颜村到了。文化墙背后,是颜氏宗祠,已陪伴村民近400年。
义乌县志记载:“秦颜孝子氏,事亲丧,葬亲躬畚锸,群乌衔土助之……”颜乌侍亲极孝,父亲死后,他悲痛难当,赤手刨土筑坟葬父,感天动地,引来乌鸦群衔土相助。两千多年来,颜乌后裔就聚居在颜村和颜坞村一带,苏溪镇也被称为“孝义故里”。
11月12日上午,苏溪二小的孩子们从志愿者手中领到了《颜乌的传说》漫画书,在老师的引导下一起讲述“颜乌故事”。在里宅文化礼堂,家长和孩子共读《颜乌的传说》,用亲子阅读的方式了解苏溪孝义根脉。苏溪镇将“颜乌故事”创作成漫画,送入各村文化礼堂、学校阅览室,让孝义有了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延续。
这是苏溪镇推进孝义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在苏溪,孝还可以共享。孝义广场是苏溪镇的地标,孝义大舞台“周周有戏”,孝义步行道展示孝义故事;4个孝义门球场是老年人乐园,拥有门球队21支、中老年门球运动员200余名;孝义家园建在银行楼上,“政校企”合作的老年教育模式,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老有所学……
指数:孝心义行数字化
前不久,苏溪老干部王大伯又来到义乌农商银行苏溪支行,通过咚咚孝义家园积分商城,将自己的孝义指数积分兑换成小礼品。“除了生活用品、农产品等实物,孝义指数还可以兑换一些权益,比如水电费优惠、医院特需门诊、贷款优惠利率等等。”王大伯门儿清。
孝义指数是“金融+孝义”的产物,把孝义行为和志愿服务具体化、数字化、制度化。孝义指数的构成主要包括七大类:志愿汇积分、老干部银领积分、垃圾分类积分、孝义之星积分、媒体宣传报道积分、优秀党员荣誉积分和文明实践积分。
王大伯积累的主要是老干部银领积分,该项积分从苏溪老干部发起的社会公益组织活动中获得,计入义乌市志愿汇平台,在以志愿活动时长折算志愿汇积分的同时,还能额外享受每次加5分。
从去年开始,苏溪镇多了一件大事——“孝义之星”评选,第一届共评出孝义之星10名。而孝义之星积分是孝义指数的重要组成部分,凡是个人被推荐和获评孝义之星即可获得该积分。
反哺:致富不忘讲孝义
传说中,少年颜乌因目睹乌鸦反哺,深受触动,终成孝子。如今,许多走出去的苏溪人受孝义根脉召唤,把回报家乡作为一种大孝。
周福云是苏溪镇上甘村人,他以服装等传统产业起家,2005年转投LED芯片,很快成为行业领先。“我的成功离不开家乡哺育。”周福云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2016年,他说服董事会,带着总投资60亿元的光伏项目落地苏溪,还动员多家同行企业进驻。同时,义乌市和苏溪镇积极提供各种服务,引进多家光伏企业。短短几年,义乌建起一条光电全产业链,工业重镇苏溪完成了从以传统服装制造业为主到高新技术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一跃成为“光明之都”。
“苏溪不能只有富,苏溪不能没有孝。”苏溪一名小学生在参加孝义研学活动后写下这句话。既创富,又讲孝,也许就是苏溪守好文化根脉、走向共富未来的秘诀。
慈孝剪影
农民作家写孝义
胡友大是苏溪镇农民作家,也是文明宣讲员,他创作的《孝德感乌》一书是宣讲内容的重要来源。2013年起,他搜集民间传说、考证文献资料,历时5年终于写成此书。
“每个家庭都离不开孝义,丢了它,也就丢了做人的根本。”胡友大认为,“至孝格天,风骨裂石”是颜乌故事的核心精神,它告诉我们,对待父母亲人要至情至孝、刻入骨髓。他说,孝是苏溪的根,以孝老爱亲为荣的苏溪人,才是《孝德感乌》真正的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