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适老 乡村惠老
驻村指导员接力打造兰亭品质养老
宜居适老 乡村惠老
驻村指导员接力打造兰亭品质养老
【慈孝名片】
2004年,绍兴市柯桥区兰亭镇率先试点选派驻村指导员。17年间,驻村指导员制度在兰亭街道持续推进,不断发展,积极推动敬老惠老工作,助推当地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振兴,为老人谋福祉。
本报记者 林乐雨
绍兴市柯桥区兰亭街道谢家坞村的青山绿水间,坐落着一座别致大气的驻村指导员制度传承馆,兰亭街道谢家坞村历任驻村指导员的简历被放在醒目位置。他们的贡献让不少村民,尤其老人铭记在心。老人们都说,驻村指导员是村里的宝。
乡村发展提升养老品质 驻村指导员惠老接力
在几任驻村指导员的接续奋斗下,生活在谢家坞村的老年人惬意而富足。
“只有乡村经济得到发展,老人们才能过上好日子。”这是谢家坞村首任驻村指导员任水泉常挂口头的话。18年前他初上任时,这里还是一个经济贫弱的小山村,村中老人的生活质量并不高。在他的参与和推动下,谢家坞村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开展土地流转,并租赁给国企运营,逐渐走向富裕。如今,老人们不但生活富足,村里还会额外给他们发放生活津贴,购买大病医疗补充保险,保障晚年无忧。
物质精神双富足才是幸福晚年。9月底,徐秋佳刚刚卸任谢家坞村驻村指导员。从2019年至2021年,她的三年任期正赶上创建“五星3A”美丽乡村。她始终坚持村容村貌、生态建设要宜居适老的理念,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村里的彩虹游步道是老人们最钟爱的去处,沿途还有状元亭、彩虹桥,他们最喜欢在此地晨练、纳凉、唱曲。”这些年的建设成果她总是津津乐道。
2019年,谢家坞村第一座文化大礼堂落成,在徐秋佳的策划和推动下,全村所有60岁以上的老人共赴“入堂宴”,第一时间感受礼堂落成的喜悦。
心系古稀侨胞 甘当一颗“螺丝钉”
兰亭街道紫洪山村是绍兴地区著名的侨乡。1000多位侨胞远在重洋之外。其中,一代侨胞超过500人,他们之中最年轻的也已是古稀之年。
“在紫洪山村,孝老敬亲工作的重点就是做好这些侨胞的节庆问候、返乡探亲等工作,让老侨胞、侨眷感受到温暖。”张国燕说,今年是她作为驻村指导员与紫洪山村结缘的第5个年头。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紫洪山村一直保留着邮寄手写贺卡祝福海外侨胞的习惯,5年来,张国燕坚持参与,为远在海外的老侨胞送去故乡的牵挂。
打开张国燕的民情日记本,村里的家长里短都密密麻麻地记录在上面:拨打远洋电话,登记侨情信息,策划中秋茶话会,搭建侨胞沟通交流平台,结对帮困归侨侨眷,和他们拉家常、送祝福,消除初归乡里的疏离感……她说:“一名合格的驻村指导员首先要有面对家长里短、各类琐事的耐心。”
扎实的工作让张国燕成为当地侨文化的历史专家和宣传大使。2020年,“兰亭街道侨文化馆”在紫洪山村落成。张国燕偶尔还客串起“文化馆解说员”,弘扬侨文化。
书记说孝贤
在现代社会中,慈孝的内涵和外延正在不断拓展和丰富,作为历史文化古镇,兰亭自古就有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二王书风”的佳话,也始终把慈风孝行作为传承之本、文脉之重。新时代的兰亭正大力打造“慈文化”地域道德品牌,在秉承“慈孝”传统价值基础上,以老年人需求和受益为导向,坚持认识更深一层、行动更快一步,充分发挥驻村指导员制度先行地的优势,助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养老服务实事项目落实,实现养老助老服务从物质满足向精神富足等方面的延展,持续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让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传统焕发出新的时代活力。
——兰亭街道党工委书记
蔡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