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7版:孝贤

以慈为名 因孝而兴
“慈孝”基因助力慈城强势复兴

  以慈为名 因孝而兴

  “慈孝”基因助力慈城强势复兴

  【慈孝名片】

  慈城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拥有2500年的建城史、2200年的建县史。千年历史文化底蕴让其被誉为“江南第一古县城”“进士摇篮”。

  本报记者 夏凌

  三山环抱、碧水萦绕,慈城之美不止于景,更在其浓厚的慈孝文化底蕴。

  慈江、慈湖、慈孝南路……慈城的每一处山水、每一条街巷,都深深烙印着慈孝文化。“慈孝”早已成为嵌入古城骨髓的基因,上至百岁老人,下至始龀孩童,都在践行慈孝,代代相传。

  慈孝底蕴深厚 保护古迹让文化实体有形

  慈城的慈孝文化要从1700多年前、汉代大儒董仲舒的六世孙董黯与其母的故事说起。相传董黯与母亲相依为命,一日,董母病重,想喝娘家的大隐溪水。董黯立即前往几十公里外的大隐挑水给母亲喝,日日如此。某天,地下冒出清泉,味道犹如大隐溪水,董黯就地掘井。乡里人称赞董黯孝感天地,将土井取名为孝子井。

  继“孝子井”后,慈城历史中又涌现出不少慈孝人物、故事,留下节孝祠、张孝子祠等慈孝文化古迹。为促进慈孝文化元素有形化,慈城除加强对古迹的修缮和保护,还新建不少慈孝新“阵地”。

  慈孝馆便是阵地之一。小小一方舞台,说书人略施粉黛,用清亮的走书把《三娘教子》的故事娓娓道来……2009年,慈孝馆建成,集中展示慈孝人物事迹、传奇典故以及慈孝遗踪,成为慈城人的慈孝教育基地。此外,慈孝广场、慈孝文化园等也都是居民体味慈孝文化、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场所。

  慈孝传承久远 寓教于乐促文化走心入脑

  在慈城,百姓们以拥有“慈孝家庭”这块牌子为荣。自2007年“慈孝家庭”评选活动开展以来,全镇已有1000余户家庭获评。

  “任何优秀的文化都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慈城镇文史专家钱文华说,活动一直坚持“海选”机制,发动各村社充分宣传,让群众知晓并参与其中。为扩大社会影响力,慈城在主要路口设置公益广告,组建宣讲团进社区、农村,长期宣传先进事迹,每年开展巡回宣讲200余场。

  慈孝节是慈城每年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已连续举办12届。节日里,文艺爱好者们挖掘历史慈孝文化,创作上演脍炙人口、感人肺腑的节目,深受慈城人喜爱。该活动形式已入选第二届宁波市公共文化项目。

  为丰富慈孝文化资源,慈城还编写系列慈孝读本《慈水涓涓》,持续开展“拾村文化”活动,编排节目在农村文化礼堂巡回展演,让慈孝文化深入人心。

  慈孝带动复兴 几重蝶变话新章生机迸发

  千年岁月里,慈城逐渐形成了四大特色文化,除慈孝文化外,还有建筑文化、耕读文化和药商文化。这些文化都成为支撑千年古城复兴的底蕴。

  2020年1月12日,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千年古城’复兴计划”,慈城位列其中。彼时,江北区主要负责人表示,慈城要答好千年古县城文化挖掘、产业导入和民生改善的综合答卷,让千年福地热土在新时代再次迸发勃勃生机,力争成为浙江省“千年古城”复兴计划先行示范区。

  如何做好古城复兴?将慈孝等特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是关键。慈城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按照“东旅游、西生活”的布局,努力打造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古城文化深度体验旅游目的地。

  几重蝶变,共话新章如今,到那时,慈城的美又将拥有新的意义。

  __________/ 记者手记 /

  慈孝是生活中的“烟火气”

  景明社区是慈城老小区的代表,在社区党委书记励若益眼里,慈孝文化是一种“烟火气”,融入百姓日常生活点滴。

  89岁的失智老人孙奶奶就住在景明社区,儿子钟大哥夫妻俩负责照顾她的起居生活。其实,钟大哥在新城区有套大住房,但因为母亲熟悉老小区环境,又喜欢外出遛弯,为保证母亲安全,夫妻俩选择陪老母亲窝在“老破小”里。儿媳说,小区里都是几十年的邻居,大家互相会帮着照看老人,敬老助老的氛围特别好。

  因儿子未退休,孙奶奶的起居基本由儿媳一人照顾,喂饭、洗澡、聊天、上洗手间。钟大哥也会在下班后及周末帮媳妇换换手。一家人相亲相爱,在小区被传为美谈。2019年,孙奶奶家庭被评为慈城 “慈孝家庭”,钟大哥笑着说,其实身边的人都是这么做的。

  近十年,慈城评选出“慈孝家庭”千余户,他们每个人的孝亲敬老故事都很感人。


浙江老年报 孝贤 a0007 以慈为名 因孝而兴
“慈孝”基因助力慈城强势复兴
2021-12-07 浙江老年报2021-12-0700005;浙江老年报2021-12-0700011;浙江老年报2021-12-0700012;浙江老年报2021-12-0700013;浙江老年报2021-12-0700006;浙江老年报2021-12-0700009 2 2021年12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