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
爱有回响
![]() |
![]() |
十年
爱有回响
本报记者 张伟群
今天,第十届“浙江孝贤”代表向您走来。
一切源于2010年8月的一次征集。那年,我们请读者讲述“孝贤故事”,没想到引发一场关于孝的社会大讨论。由此,感动浙江孝贤故事征集变成“浙江孝贤”推选活动。
走过十年,爱有回响。150名个人(单位)荣获“浙江孝贤”称号,他们朴实无华的行动和默默奉献的身影,让“孝”熠熠生辉,让“贤”接力传承。他们让全省上下都看到了孝的力量。
有读者通过本报提出“孝心十问”,引发众多网友留言;有学校办起孝的课堂,让孩子们领悟孝的意义;有乡镇、街道评选孝心家庭,树立文明新风。“浙江孝贤”推选活动得到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历任省委主要领导分别接见“浙江孝贤”代表。
走过十年,硕果累累。评选中挖掘的感人故事,让不少孝贤代表成为时代楷模。“背”着瘫痪妈妈去上学的曹秋芳获得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背着生病母亲去上课的陈斌强获评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孝敬父母公婆、资助7个孩子的陈淑芳获评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孝敬公婆扶助叔姑的蓝香梅获得全国第七届道德模范提名奖;展现浓浓亲情、拳拳孝心的胡金凤家庭荣获“全国最美家庭”称号……
“十”代表圆满,道出浙江人对孝的美好期许。第十届“浙江孝贤”榜单推选出三个“十”:十位“孝贤人物”、十个“慈孝之乡”、十个“慈孝企业(浙商)”。其中,“慈孝之乡”和“慈孝企业(浙商)”榜单是首次亮相。他们之中,有替亡友尽孝20年的忠义男儿,有孝为根脉、因孝而兴的千年古镇,也有由富而孝、殷殷反哺的浙商。
走过十年,与时代同呼吸。从对父母亲人的小孝到对他人社会的大爱;从个人对孝的践行到集体对孝的合力;从侍奉在床前的守护到直播于田头的助力……浙江人心中的孝,不再是卧冰求鲤的传统孝道,更多的是传递光热的时代能量。
以孝为代表的凡人善举助推基层治理,第八届“浙江孝贤”举办文化善治论坛,让文化善治融于社会善治。新冠肺炎疫情让爱有了质的飞跃,第九届“浙江孝贤”聚焦疫情下的助老惠老先锋人物,让战“疫”暖流汇聚成河。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背景下,第十届“浙江孝贤”特别关注以孝致富的一方水土、富而施孝的优秀企业,让既富且孝成为另一种示范。
现在,孝贤活动即将跨入新的十年。孝贤活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委书记袁家军“打造文明和谐新高地”的要求,进一步擦亮“浙江孝贤”品牌,挖掘推送慈孝新势力,传播引领慈孝新风尚。
未来,孝贤会像一棵树,在浙江这片土地上,根扎得更深,叶长得更茂。
未来,孝贤也会是一支笔,在浙江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上,描绘出更美风景。
详见第2~2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