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14版:钩沉

茅盾: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

  茅盾: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

  近日,纪念茅盾先生逝世40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嘉兴乌镇举行。很多人知道矛盾是一代大文豪,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也是一位革命者,是“文学家与革命家的完美结合”。

  “唐代银杏宛在,昭明书室依稀。”茅盾笔下的乌镇,是一个诗意淡雅的江南小镇。1896年7月4日,一个男孩在这里呱呱坠地。曾祖父沈焕为孩子取名德鸿,字雁冰,寄语他像鸿鹄一样高飞。这就是茅盾。

  “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这是茅盾12岁时写下的一生追求和信仰。此后的人生里,茅盾始终牢记这句话,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为了共产主义理想奋斗一生。

  五十三分之一

  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从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20岁的茅盾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结交了一批进步青年。此时,陈独秀正在编《新青年》。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和鲁迅的《狂人日记》在思想领域掀起狂飙突进运动。身处上海的文学青年茅盾很快被点燃了。

  1920年10月,茅盾经李达、李汉俊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党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底,茅盾被任命为《小说月报》的主编。茅盾对《小说月报》内容作了大幅改进,加入了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思想内容,使之一改之前脱离现实的艺术风格,成为新文学运动的一面旗帜。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茅盾成为我党最早的53名党员之一。同年下半年,商务印书馆常常收到一些“神秘”信件。信封上写着“沈雁冰先生转鐘英小姐玉展”字样,一时间引起了同事们的议论。沈雁冰就是茅盾,他已经结婚了,那这位“鐘英小姐”又是谁呢?茅盾内侄女孔海珠回忆,面对同事的询问,茅盾总是避而不答,“其实,‘鐘英’用上海话讲与‘中央’十分接近。”

  原来,中共“一大”召开后,各省党组织相继建立。党中央和各地党组织之间的信件、人员往来日渐频繁,需要建立一个既隐蔽又可靠的联络点。茅盾编辑的身份是很好的掩护,党中央决定让他担任直属中央的秘密联络员。只要外地的共产党员来到上海,一般会先来茅盾这里接头,然后再由他介绍到中央机关。

  茅盾与党的领袖毛泽东也有不少渊源。1926年毛泽东在广州任国民党宣传部代理部长时,任命茅盾为秘书。在毛泽东前往湖南了解农民运动之后,茅盾接编机关刊物《政治周报》,在“反攻”栏目上,写了3篇富有战斗色彩的评论文章,与当时毛泽东的革命立场思路步调一致。大革命前广州的形势日益复杂,毛泽东和茅盾常常深谈到后半夜,分析时局。茅盾在晚年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里写道,青年毛泽东指点江山的气势,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茅盾辗转于全国各地,投身革命宣传工作。后来,茅盾一家辗转来到延安,与阔别13年之久的毛泽东再次相见。毛泽东与茅盾几次促膝长谈,还建议他到鲁迅文艺学院去,“鲁艺需要一面旗帜,你去当这面旗帜吧。”在延安住了近4个月光景,茅盾在鲁艺讲课、写文章,参加各类活动,忙得不亦乐乎。

  子夜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在白色恐怖笼罩下,中国共产党的命运陷入黑暗时刻。在国民党的通缉名单中,茅盾的大名沈雁冰名列第58位。茅盾在位于上海家中的阁楼呆了10个月,足不出户。后来他说: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使我痛心,也使我悲观。它迫使我停下来思索,革命究竟往何处去?

  此时,潜藏在茅盾内心的文学梦想被点燃。执笔亦从戎。茅盾蛰伏在上海创作了以大革命失败为背景的小说《幻灭》《动摇》《追求》,即《蚀》三部曲,暗喻青年在革命壮潮中所经过的三个时期,尽管革命事业遇到挫折,但仍要坚持追求,终将冲破黑暗。此时,叶圣陶正在主编《小说月报》,在他的建议下,小说发表时,使用了后来一直沿用的笔名——茅盾。

  从嘉兴桐乡市区驱车前往乌镇景区,有一条必经之路名为子夜路。所有乌镇人都知道,路名来源于茅盾的代表作《子夜》。但很多人不清楚,这部小说的创作,来源于当时思想界一场关于中国社会方向问题的大讨论——中国究竟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社会主义道路?创作该书初期,茅盾曾与瞿秋白有过一次讨论,他说:“中国并没有走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是更加殖民化了。”

  茅盾从1931年10月开始创作这部小说。最初取名《夕阳》,暗喻旧社会日薄西山,后来,他再三斟酌,决定改为《子夜》。子夜是最黑暗的时刻,也是黎明到来的先兆。从书名更易中,可以看出茅盾的思想在创作中的深化。《子夜》一经问世便轰动整个文坛。

  在写于1932年的散文《我们这文坛》中,茅盾呼唤当时的作家投身到反应、促进时代发展的文学创作中去。“将来的真正壮健美丽的文艺将是‘批判’的:在唯物辩证法的显微镜下,敌人,友军,乃至‘革命自身’,都要受到严密的分析、严格的批判。”

  三封信

  因时局动荡,茅盾一度与党失去联系。1940年,他向中共中央提出恢复党员身份的请求。桐乡市文联原副主席叶瑜荪回忆,“可中央认为,以茅盾的身份,留在党外对革命事业更有帮助。”于是茅盾一直以非共产党员的身份,继续活跃在文坛上。

  新中国成立后,茅盾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部长一职。

  1980年9月,茅盾病重住进了医院。躺在病床上的他,口述写了两封信。一封是写给党中央的——

  “……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我追求和奋斗了一生,我请求中央在我死后,以党员的标准严格审查我一生的所作所为,功过是非。如蒙追认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这将是我一生的最大荣耀。”

  1981年3月27日,一代文学巨匠与世长辞。3月31日,中共中央根据他的请求和他一生的表现,决定恢复他的中国共产党党籍,党龄从1921年算起。

  而当时,另一封信写给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

  “……我将我的稿费25万元捐献给作协,作为设立一个长篇小说文艺奖金的基金,以奖励每年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我衷心地祝愿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繁荣昌盛。”

  如今,茅盾文学奖已举办10届,是我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

  叶瑜荪至今也保存着一封信。那是2000年12月,茅盾之子韦韬寄来的亲笔手书,表达了将父亲的骨灰移出八宝山革命公墓,部分安葬至桐乡的意愿。信中说,骨灰放在八宝山“实际上与广大群众隔离了”,这不是父亲愿意的。

  2006年7月4日,茅盾诞辰110周年,走过西栅景区茅盾纪念馆,韦韬将茅盾与其夫人孔德沚的骨灰放进了茅盾陵园的墓穴内。

  据嘉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浙江老年报 钩沉 a0014 茅盾: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 2021-07-27 浙江老年报2021-07-2700005;浙江老年报2021-07-2700006;浙江老年报2021-07-2700010;浙江老年报2021-07-2700011;浙江老年报2021-07-2700007;22841522;浙江老年报2021-07-2700008;浙江老年报2021-07-2700009;浙江老年报2021-07-2700012 2 2021年07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