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7版:沉香

捡谷穗

  捡谷穗

  20世纪60年代,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每到秋收季节,就要收割稻谷。田野上金灿灿的稻谷连成片,农民们在田间依靠手工不停地割稻、打稻,一个个干得热火朝天,一片繁忙,真是如古诗所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有一天,我放学回家,母亲让我去田里捡些谷穗,这些谷穗可以用来喂鸡。因为稻谷收割时全靠人工,难免有不少谷穗遗留在田间。

  那时我的父亲在大队(村)里做事,母亲既要和妇女们一起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又要做烧饭、洗衣等家务事,忙得不可开交,也没时间捡谷穗,这个任务就自然落到我的头上。

  我随即提着小篮子赶到稻田里。大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割稻,再把稻谷打进稻桶,大家干得汗流浃背。我跟在大人身后,将散落田里的谷穗一一捡到篮子里。此时,村里其他几个小伙伴,也都提着小篮子来捡谷穗。小伙伴们争先恐后,我也不甘落后,动作麻利地争取多捡一些谷穗,给家里的老母鸡多备些口粮。

  一个多小时后,我的篮子被谷穗装得满满的。此时,夕阳西下,大人们收割打稻也都停下了,谷子装满了箩筐,准备把稻谷一担担地挑回家。回家的路上,夕阳斜照在身上,把我们的身影越拉越长,我自豪地提着一篮子的谷穗,满载而归。

  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就对粮食十分崇敬,因为深知来之不易,所以不敢浪费点滴。直到现在,农民在田间挥汗如雨,收割稻谷的场景还时常在我脑海里浮现,也因为这份记忆,我对每一份粮食都倍加珍惜。 齐振松


浙江老年报 沉香 a0007 捡谷穗 2020-09-18 浙江老年报2020-09-1800006;21395092 2 2020年09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