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11版:健康·关注

分级诊疗下“两慢病”怎么管

“小病”在社区 医院管“大病”

  本报记者 钱慧慧

  通讯员 叶稳稳 黄蓉 寿亦萍 陈慧玲

  温州洞头元觉街道沙角村的朱大伯,因头晕、心悸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社区医生检查后发现他心率偏快,提示室上性心动过速。考虑到朱大伯有高血压病史,社区医生直接通过系统帮朱大伯预约了洞头区人民医院的医生,并开具转诊单,指引他到指定科室就诊。

  对朱大伯来说,不仅节约了排队挂号的时间,还看上了对应的专家门诊号。情况稳定后,朱大伯转回社区医院,继续进行健康管理。朱大伯享受的正是分级诊疗下的“两慢病”全周期健康管理。洞头作为我省最早开展医共体模式下“两慢病”全程健康管理和诊疗试点的地区,也是我省此次公布的先行开展加强“两慢病”全周期健康管理推进分级诊疗改革的地区之一。

  病人少折腾 救助更及时

  “两慢病”分级诊疗,简单说就是引导大家“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实际上,早在此次试点前,我省不少地方都已在探索。

  家住杭州丁兰街道的陈阿姨是一名退休工人,两年前因口渴多饮症状到社区医院的糖尿病专病门诊就诊,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糖尿病首席医生叶小琴的指导下,陈阿姨血糖控制良好,也养成了记血糖日记的习惯。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陈阿姨很少外出,门诊配药都是靠长处方,也未按常规进行规律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监测。7月14日,陈阿姨感到明显乏力,到社区医院就诊。叶小琴立即给予相应检查,结果显示陈阿姨尿胆红素超标,同时肝功能明显升高,于是将其转诊到杭州市中医院治疗。因陈阿姨有乙肝后肝硬化,血糖也控制不好,病情复杂,后又转院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继续治疗。整个过程看起来曲折复杂,但得益于分级诊疗下的“两慢病”全周期健康管理,对陈阿姨来说并不费力,只需听从医生安排。

  对丽水市松阳县西屏街道的黄先生来说,更是因此化险为夷。黄先生最近总觉得头晕,想睡又睡不好,趁着家庭医生到社区为慢病患者进行跟踪随访时,黄先生询问医生。社区医生李慧斌检查后发现,黄先生血压高达228/135毫米汞柱。对于这个结果,黄先生难以相信,于是静坐15分钟后再次进行测压,数值仍高达224/128毫米汞柱。考虑到黄先生有高血压病史,李慧斌判断病情后认为他是高血压亚急症,需要立即转诊到松阳县人民医院就诊。

  李慧斌马上通过电话向松阳县人民医院心内主任徐永龙汇报了病情。由于当时已是下班时间,徐永龙让患者马上转诊至县人民医院急诊科。经过紧急检查治疗,次日黄先生血压降到158/106毫米汞柱。几天治疗后,黄先生血压慢慢稳定,转回社区医院继续治疗。

  不仅管“治”更要“防”

  在我省最早开展试点的洞头,患者通过“两慢病”全周期健康管理能获得哪些服务?

  在洞头元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生泮海境正在整理“两慢病”调查资料,对辖区病患的年龄分布、用药情况、靶器官损害情况等关键指标逐一做标记,并时不时通过电脑与区人民医院结对医生交流。

  “只有工作做得更细致,才能在患者确诊、治疗、转诊、康复过程中做好全周期健康管理,吸引更多病人在基层就医。”泮海境说。

  泮海境介绍,就洞头而言,家庭医生与区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专科医师协商,为“两慢病”患者制定适宜的治疗和管理方案,确定治疗管理目标,团队成员分工协作。对“两慢病”患者进行规范药物治疗、持续生活方式干预、健康宣教、定期随访管理、及时转诊服务、年度体检和评估。另外,还会将“两慢病”患者作为全周期健康管理的责任主体,充分发挥患者本人的健康责任意识,引导患者参与治疗和管理方案的制定,并进行自我管理。

  对此,元觉街道村民王大伯深有体会。王大伯年已七旬,患有高血压,需长期吃药。“签约之后,药品吃多吃少都有家庭医生可以直接咨询。医生还给我推荐了食疗方和运动方,坚持一段时间效果挺明显,不仅血压正常,体重都减了五六公斤。”

  医疗资源融合更紧密

  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些人有这样的顾虑:跟大医院相比,社区医生的水平是不是会差一些?

  在泮海境看来,社区医生能和患者进行更长时间的问询、诊疗,这对诊断病症很有好处。而且社区服务中心经常有下沉专家坐诊,也会定期派医生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随着医共体改革进程的推进,不仅医院、医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多了,医共体与其他部门的联动也更紧密。洞头区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让患者在“两慢病”基层首诊制度建设中获得实惠,洞头建立医保联动机制,将城乡居民慢病基层门诊报销比例从50%提高到60%。同时,建立“7+3”共10种高血压、糖尿病免费药品目录。此外,新增300万元用于高血压、糖尿病免费药品使用经费。据洞头卫健委统计,该区基层医护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基层门诊人次较去年同比增加3.9%,“两慢病”签约人数成倍增长,区人民医院“两慢病”住院人次同比下降40.4%。


浙江老年报 健康·关注 a0011 “小病”在社区 医院管“大病” 2020-09-18 浙江老年报2020-09-1800008;浙江老年报2020-09-1800007;浙江老年报2020-09-1800010;浙江老年报2020-09-1800011;浙江老年报2020-09-1800012;浙江老年报2020-09-1800013 2 2020年09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