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治已病”到“治未病”
慢病管理从我做起
“健康中国行动”提出,要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实际上,这正是中医所说的“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而要预防慢性病的发生、发展,除了医生、医院的介入,更关键的是作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在正确认识慢性病的基础上,每个人要做好自我管理。
控制糖尿病“六建议”
对于糖尿病管理,最常见的误区就是糖尿病患者应该远离任何形式的糖。从科学角度讲,糖尿病饮食重在“平衡”,各营养素之间要保持一定比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应该讲究科学、持续、平稳。因为人体在血糖下降幅度较大或速度较快时会产生明显的升糖反射,即体内的升糖激素会在短期内骤然升高。强制降糖违反了人体的自然规律,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如何控制血糖?有以下几个建议:
一、保证睡眠。睡眠对血糖的影响很大,所以患者每天要保持七八个小时的睡眠。
二、坚持运动。运动可以很好地消耗能量,可以让患者血糖得到控制。
三、释放压力。如果压力过大,就会影响到内分泌,也就容易造成血糖不稳。
四、定时监测血糖。患者要每天都监测血糖,掌握自己的血糖情况,让血糖保持在正常水平。
五、少吃盐。糖尿病由于容易引发高血压的出现,所以在平时要减少盐的摄入。
六、预防心脏病。心脏病也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所以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要保护好心脏。
防控高血压“九步曲”
防控高血压没有捷径,需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以下“九步曲”将主要的预防方法进行了整合,建议人们从此刻开始,有所改变。
一袋牛奶一个蛋。新鲜牛奶具有降脂、降低血黏度的作用。鸡蛋是最价廉物美的补充蛋白质的食物,一天一个鸡蛋对高血压病人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二便自调心不烦。高血压病人,尤其是老年病人多有便秘和尿频、尿不畅的烦恼,建议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如厕时不要用力屏气,必要时须积极用药治疗。
三餐饮食宜平衡。平衡饮食的概念包括荤素搭配和粗细搭配,还需注重营养成分的多样化和适量控制。
四体勤动控体重。选择合适的项目,坚持适度锻炼,再结合饮食控制,有助于保持正常体重,消除高血压风险因素。
五色果蔬不间断。新鲜蔬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且有刺激血溶纤维蛋白的活性成分,可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
六克食盐不超过。钠在体内可以吸收许多水分,盐摄入多了,体内的水分就会聚集在血管中,加重心脏和血管负担,造成血压上升。控制每天食盐量在6克以下,既能保证人体对钠的需要,也可减轻心血管负担。
七情调节莫失控。精神情绪的变化对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很大影响。良好的平衡心理应对,不仅有利于健康,且利于疾病的康复。
八方交友心欢喜。老年人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可通过参与各种老年活动,多交朋友,缓解孤独,也可与老友分享各自的喜悦。
酒(谐音“九”)要少喝烟不抽。过量饮酒可导致动脉的硬化,喜饮酒者宜每天控制摄入量。吸一支烟可以使人体的收缩压升高5—10毫米汞柱,且会造成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生和发作。
综合自科普中国、人民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