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腊味 体验非遗项目
在旅途中寻找江南年味
寻腊味 体验非遗项目
在旅途中寻找江南年味
见习记者 林乐雨
出游已成了春节里的“新年俗”。无论是到乡村寻找传统年味,还是在异域他乡享受美好的春节假期,旅游产品成为很多家庭必备“年货”。
闻腊味 记忆中的家味
一到腊月,走在江南小城的街头小巷中,就可闻到一股熟悉味道,那是腌熏的腊味香。是从一只似封未封、似无烟却有烟的大铁桶里飘出来的,可飘很远,魂魄似地黏着你,你忍不住深呼吸,那是鲜肉熏烤出的油脂香,夹杂着焖烧的果皮香、谷壳香,也许还有木屑香。
在浙江过年,没有酱货是不完美的。年尾,家家户户都晒起年货,从门口到河边,只要是能晒得到太阳的地方,都摆满各种酱货,从肉到鱼、鸡到鸭,还有鹅、鹌鹑,都能给“酱”了。
腊月里的太阳是寸阳寸金的,哪家的竹竿都没有闲时,小坪、院落、过道都支起了一根根竹竿,每根晾晒得满满当当。一字排开的腊鱼、腊肉时刻在提醒你,晾腊了,忙年了,又快要过年了。
太阳底下,一家家的主妇把腌缸搬了出来,将结实的蒲葵叶撕成一片片,蒲叶串腊味,再好不过,即使有点分量的一大块腊肉,蒲叶也吊得起来。当腌熏好的一缸腊味,一串一串地晾上了竹竿时,主妇们都一脸乐得开花。一双女人的手,做出这么多可拴住一家老小味蕾的经典菜食,心里那个美滋滋的味,没法掖也没法藏。主妇们一年忙到头,能让一大家子吃到香喷喷的腊味,能在岁尾年头多吃几口开胃菜,就心满意足了。
逛集市 年味扑面而来
年味,还是集市上南腔北调的吆喝声。
草塔抖狮子、东北二人转、仙居花灯、东丰农民画、满族剪纸、鱼骨画、葫芦画……每年,绍兴越城区的城市广场欢歌笑语,年味浓郁。来自市内外的88个非遗项目,以集市的方式精彩亮相,通过展示、展演、展销、体验等多种方式,让非遗走近市民生活。
年底,各种展示民俗文化的集市也纷纷开张,节假日,和家人一起走出家门,走上街头,可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绍兴柯桥婚嫁文化生活馆内,64岁的茹园儿的“圆木制作技艺”非遗项目总会吸引市民的目光。“圆木制作技艺”是非遗代表性项目,也称“箍桶”或“圆件”。一件件小巧精致且充满喜庆的夫妻桶、饭桶、水桶等物件,仿清代“十里红妆”样件制成,古色古香。
过去,箍桶匠是五行八作中与百姓生活最密切相关的行当之一,几十道工序制作而成的实用器物是结婚嫁娶的必备之物。现在,作为展示品,它是留在市民脑海里的城市记忆。“蝴蝶代表夫妻,灵芝取意吉祥如意,红枣祝福早生贵子……”捧着一件件作品,茹家箍桶手艺第四代传人茹园儿娓娓道来,加持了故事的物件,变得更有韵味,更令人爱不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