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民政局破解社会救助难点
义乌市民政局破解社会救助难点
通讯员 余依萍
“以前办理这种业务,光提交材料就得跑上两三趟,现在只要带上身份证,一次就办好了。”义乌市苏溪镇同裕村低保申请人康先生在收到书面审批决定时颇有感触。
此前,申请人办理低保申请,除了需要携带申请书、身份证、户口本、市民卡、残疾证(医学诊断证明)、各种收入证明等材料,还需填写授权委托书并到公证处公证后,街道才受理,进行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现在启用省核对平台与本地核对平台相结合的模式后,市民只需要提供一张身份证,填写救助申请表即可进入信息核对环节。更可喜的是,如今还取消了村(社区)级审批,街道审核公示后3个工作日内即可作出审批决定,节省了12个工作日的办理时间。
义乌市民政局结合“最多跑一次”和低保专项治理,重新梳理救助各项工作,出台《关于规范低保救助工作的通知》,统一文书,缩减材料,落实“一证通办”,确保工作“统得好”。在统一启用浙江省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的基础上,义务市民政局还通过本地核对系统,即时查询在市内各市场拥有摊位和申请对象个人的纳税情况,确保核对内容全覆盖、无死角,实现救助的精确精准。
另外,针对有些群众因身体残疾、精神智障、年龄过高而不能及时申请社会救助的实际情况,市民政局完善每周一次部门联合走访的机制,走村入户面对面走访困难家庭,做到早发现、早救助。
接下去,市民政局将着力构建政务公开、随机抽查、联合走访、第三方回访等监管机制,推行“随机抽取保障对象、随机抽取责任主体、随机抽取系统信息”的“三随机”抽查模式,确保业务“管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