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议养老 部门来答疑
“健康浙江”离不开“健康养老”
委员议养老 部门来答疑
“健康浙江”离不开“健康养老”
本报讯(记者 张伟群)昨天上午,省政协医药卫生界围绕“健康浙江”开展界别协商活动,20多个部门的代表参加。“养老”成为此次界别协商会议的“高频词”,面对委员会议现场提出的提案和建议,省医疗保障局局长杨烨和省民政厅副厅长方仁表现场答疑。
省政协委员王学芳说,我省医养护结合事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以下问题:城乡医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医养护人员不专业、不规范、流失率大,养老护理员缺乏,队伍长期存在“一高三低”现象,即年龄偏高、文化偏低、福利待遇偏低、社会地位偏低;长期护理保险仍处于试点阶段,未全省覆盖。
杨烨表示,长期护理险今后是个方向,我省将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把这个险种推广好。但他同时表示,现在很多试点的做法是在基本医保里单独划一块,这对基本医保造成了冲击,所以长期护理险需遵循一个原则——单独险种,需要单独筹资。
针对委员提出的养老问题,方仁表指出,虽然我省养老服务工作的各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但我省在养老方面的探索正在进一步深入,去年,由省领导领衔的“加快推进康养体系建设”课题高质量完成,同步组织杭州、宁波、温州和嘉兴等4个市11个县(市、区)开展试点,我省康养结合引领全国。
针对委员提出的问题与不足,方仁表说,今年,全省养老服务工作将重点抓好四件事:一是出好政策文件,转变养老消费理念,整合养老经费投入,培育养老服务市场,比如发展多类型的长期护理险产品,在2019年基础上,将康养联合体建设试点向乡镇(街道)推进;二是建好“浙里养”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该项目已列入省政府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全省统建,打通数据,让老年人及其家属像“点菜”那样选取养老服务信息,有利于通过互联网手段对家庭照护床位建设提供支持,也便于对居家养老上门服务进行监督,从而加强市场培育和提高服务水平;三是抓好护理员和养老院长培训。加大培训量,到2021年计划培训护理员10万人次、家庭照护者15万人次、养老院长1000人,同时出台相关政策,组织等级评定,提高护理员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把人留住;四是办好养老民生实事。今年,6000户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已列入民生实事项目,同时关注农村养老,推行农村敬老院三年提升计划,提高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