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到 年已近
腊月到 年已近
本报记者 王兴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一进腊月,“年”以倒计时的脚步临近,农村最有味的“年味”也登场了:农民开始磨刀霍霍,将从年头养到年尾的年猪,在腊月里呼朋唤友地吃到嘴里,团聚的幸福感在过年的档口集中迸发。
元旦,淳安县中洲镇南庄村办起了首个年猪节,最让村民们笑逐颜开的是“见‘猪’有份”,每位村民都得到一份价值100余元的花猪肉,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还被邀请吃年猪饭。本报摄友胡祖根、沈忠秀等用镜头记录了活动全过程,还有人搬出无人机航拍。胡祖根说,“祭年猪礼最是万众‘猪’目,在鼓乐开道下,村民抬着花猪,披红戴花,沿村庄主干道巡游,庆祝大丰收,祈愿新年风调雨顺、人畜兴旺。”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过腊八节,人们最熟悉的食物可能就是腊八粥了。在杭州上城区望江街道大通桥社区,工作人员特地为高龄独居、空巢老人、失独家庭、困难家庭等挨家挨户送上一份来自灵隐寺的“祈福粥”。独居老人赵奶奶还没接过腊八粥,便抢先剥了一颗糖送进了志愿者何阿姨的嘴里,老姐妹笑得合不拢嘴。
“岁月静好,只因有人在默默守护。”1月2日早上6时许,杭州拱墅区红石板新村一处道路下的直径40厘米水管爆裂喷水,抢修队员第一时间赶到处置,关闭有关阀门,启动应急供水网络,连续抢修到晚上7点半,终于基本抢修完毕。本报摄友王水明从早到晚见证了抢修全过程,他告诉记者,“工作人员连晚饭都来不及吃,直到抢修完全结束供水正常了,他们才吃上晚饭。”去年底,本报摄友马祺在西湖湖滨公园游玩时,看到两位工人师傅站在冰冷的水中修理西湖音乐喷泉,为他们的敬业精神而感动,于是拍下了一组照片,取名“绽放美丽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