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健康中国”
我省启动26项行动
实现“健康中国”
我省启动26项行动
本报记者 俞琪
日前,《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健康浙江行动的实施意见》正式印发(以下简称《意见》),启动包括“全民健身行动”、“老年健康促进行动”、“癌症防治行动”等共26项行动。
根据《意见》,到2022年和2030年,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健康,将发生哪些变化呢?《意见》设定的目标是:到2022年,健康促进制度体系基本建成,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显著提高;到2030年,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居于高收入国家先进行列。
健康与环境关系密切
对照此前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的实施意见,我省在一些方面做了细化。如除了控烟,还强调限酒,提出开展“控烟限酒行动”,要求加大限酒宣传教育力度;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精制品;建立监测评估系统,开展饮酒行为流行病学调查等。
想要健康,往往与环境密不可分。《意见》提出,要持续改善健康环境。怎么做?
比如空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蓝天碧水净土清废行动”提出,要从大气污染防治(以产业和交通为重点领域)、城乡水环境、土壤污染等方面下功夫。还有“绿色环境打造行动”,就包括了正在全面推进的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意见》提出要基本实现全覆盖。
大家很关心的饮用水,“饮用水达标提质行动”对水质提出明确要求,到2030年要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同质饮水等。
当然,环境不仅仅是指自然环境,还有社会环境。比如《意见》中“食品安全放心行动”提出,要推动食品安全地方立法,完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同时,落实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和问题食品主动召回制度。具体还将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餐饮质量安全提升、保健食品行业清理整治、“优质粮食工程”等专项攻坚行动等。
这些“热词”还将持续出现
《意见》中,还出现了不少近两年的“热词”,如“最多跑一次”“智慧医疗”等。
比如医共体建设,这是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目的是解决当前医疗资源配置不均,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一种新型模式。我省作为全国两个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省份之一,2019年全面推行,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根据“健康浙江行动”中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化行动”,接下来,我省还要进一步深化,加快构建多层次、多样化、布局合理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作为互联网产业相当发达的地区,我省在“互联网+医疗健康”方面,一直有许多领先之举。比如2019年初上线的互联网医院平台,目前已有343家医院接入,开展在线服务983万人次;92家医院开通线上护理专科门诊,246家医院开通互联网药事服务。
因此,“健康浙江行动”中,“智慧健康管理行动”也是少不了的。当中值得注意的是,我省提出,要加强健康服务信息互联互通互认,推进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的开放共享,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深度挖掘、广泛应用。如最近在某医院做过检验检查,到另一个医院就诊,就能调取相应信息,而不需要重复检查。
另外,很多“黑科技”也将加快上线,比如人脸识别就诊、无感支付、5G远程医疗和影像检查等新技术、新模式应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