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智慧新时代
拥抱智慧新时代
2020年来了!就这样,我们一步跨入21世纪20年代!
眼下,人类社会正处在两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人口结构的快速老龄化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网络化的崛起,人类如何用科学技术成果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引发全世界关注。
智慧养老正在成为世界性的发展趋势,为了更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我国养老服务发展也进入了“互联网+”的新时代。浙江老年人口达1100余万,“4-2-1”家庭普遍存在,老少抚养比例日渐升高,传统的老年人照料人员严重缺乏。同时,全省人口预期寿命有望突破80岁,人口流动、城镇化等原因,使得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和留守老人不断增多,这对照料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数字经济是浙江经济当中的特色和优势。老年人上大学不再难。随着浙江省老年大学智慧校园平台去年6月上线,全省97所老年大学、22万学员将告别漏夜排队的历史,在家动动手指就可报名入学。由省民政厅倾力打造的“浙里养”项目计划年内上线,已被列入省政府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该项目建成上线后将实现一个平台提供养老服务供给,一组数据掌控养老服务资源,一部手机通办养老服务业务,一张地图展示养老服务态势……
智慧养老上线后,一方面可弥补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衰退之不足,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例如,给记忆较差的老年人配备GPS定位装置、智能医药箱、家用电器监控仪,可防止老人走失、吃错药和忘记关电器;给腿脚不灵便的老人配备防跌倒电子裤、老人智能轮椅、老年智能拐杖等,让其“自如活动”。另一方面,智慧养老可以替代性地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慰藉需求。老年人可以通过互联网非常便利地与亲朋好友保持密切联系,弥合他们在社会关系中不断弱化的趋势。
当下,全球经济正呈现“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的趋势,以老年人群为目标的服务行业也不再单纯属于福利性行业,“银龄经济”正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点突破口,也就是说,智慧养老环境下,老年人不再是社会的负担,而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者和推动者。
不负韶华,不负时代。5G时代,数字化推动着人类在信息化的道路上奔跑:移动支付让人类进入无现金时代;无人银行,让人刷“脸”存取款;无人宾馆,客人仅凭“声音”就可入住……不可阻挡的智慧潮流中,我们老年人一个也不能落下。
本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