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时青春年少
再聚时已近古稀
分别时青春年少
再聚时已近古稀
时光如水,年华易老。迈入古稀门槛的我,最近一次与老同学的邂逅,似乎在为我过去的岁月划一个惊叹号。
10月初在中学同学的聚会上,我遇见了原杭州河坊街小学的同学谢伟良。虽然分别50多年,可一见面,我俩都在对方已被岁月雕刻的脸上,认出了彼此是6年的小学同窗,而对方的名字几乎脱口而出。这次见面,我们聊了自己离校后的经历,说不尽的话题变成了一个约定:最近与能联系上的同学搞一个同学会。
分别后,我即外出旅行,谢伟良同学却在杭州认真筹备。我在旅途中接到他确定于月末在西湖聚会的通知。为此,我调整了旅行时间,推掉外地兄弟的挽留,按时返回。而有位居住在深圳的同学,原本中旬准备回去,但为了这次聚会,一直在杭逗留到月底。
大家怀着急切的心情在约定的时间赶到西湖边的一家农家乐。原以为只有五六个人参加的聚会,却齐整地来了10人——八男两女。分别时青春年少,再聚时已近古稀。初见同学,那些没被岁月侵蚀太多的让大家一眼认出,而被时间雕琢太多的却让人形同陌路,左看右看,猜不透是谁。一旦报上姓名,席间一片惊叹,接着一片唏嘘。大家犹如在记忆的大海里捡拾珠贝,共同回忆起每一位能想到的同学,并把他们的姓名记在一张纸上,最后竟列出了40余人。
把酒言欢,喝茶聊天,这短暂的相聚,在大合影后结束,可是同学的交流却没就此打住。感谢这互联网时代,10个同学建成一个群,成了分手后每个人最热络的聊天场所。不仅聊见面时没说完的话,更神奇的是,同学们试着与没联系上的同学联系,这一尝试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短短数日,找回8个同学!而且势头不减,还有新线索可能使更多的同学入列。这下群里更为热闹,天还没亮就有人献上真诚的问候,夜深了还见有人在群里深情回忆。原已聚会的10位同学曾约定明年春天再聚,可现在这些新回归的同学却迫切要求马上见面。
都说同学情是人生诸多感情中最美好的,而我想小学时代的同学情更是难能可贵,因为这份感情最纯真、最干净,没有一丝功利,没有一点虚伪。尤其被岁月典藏了50多年,到古稀时再打开的这份情感,更像一坛美酒,浓烈芬芳,清冽甘醇,这是命运在我们的人生迈入暮年时所馈赠给每位同学最为尊贵的礼物。
任渊 (本报“乐活书画群”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