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这股“风”看得见摸得着
文明新风吹遍千家万户
让这股“风”看得见摸得着
文明新风吹遍千家万户
通讯员 吴梓嫣 陆畅 本报记者 俞琪
就在3个月前,丽水云和县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元和街道成立,标志着云和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拉开序幕。根据部署,云和县通过打造“县级实践中心—乡镇(街道)实践所—村(社区)实践站—城乡实践点”四级工作体系,要做精做特一批新时代乡风文明实践阵地。
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建设好美丽乡村的重要体现。近年来,云和县紧紧围绕美丽乡村建设这一主题,以乡风民风美、人居环境美、文化生活美为目标,依托“六大行动”“十一件实事”“十村先行”等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树立文明风向标,持续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村容村貌整洁有序、群众文化丰富多彩、孝老爱亲蔚然成风、身边好人不断涌现……时下,走进云和乡村,文明新风馨香扑面,这是云和大力推进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带来的喜人变化。
“云和好人”不断涌现
去年,云和县紧水滩镇金水坑村村民刘日荣“红”了。因为他毫不犹豫跳入冰冷的河水中,成功救起一名落水者。之后,经进一步了解得知,40年前,他也曾毫不犹豫纵身下水,救下一名老人。
实际上,紧水滩镇还有许许多多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的村民。紧水滩镇借助“群团改革”东风,建立仙宫群团志愿队,定期到各村为留守老人捎带生活用品、与老人聊天、为老人理发、修理小家电,并在节日送上一份慰问品。同时,紧水滩镇文明志愿服务队开展扶困助残、便民利民等志愿服务项目20余项,乡风文明主题宣传活动百余次,总时长达2000小时,服务群众1800余人次。
紧水滩镇志愿队“抱团”送服务只是云和推进乡风文明工作的一个缩影。为抓好乡风文明建设工作,云和深化核心价值观融入、传承耕读文化、弘扬慈孝文化、推进移风易俗、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和小城镇文明行动,着力弘扬时代新风,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如石塘镇长汀村每家每户门前张贴着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的家训,不仅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落地生根,还成为乡村旅游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赤石乡推进移风易俗,倡勤俭、兴节约、拒铺张、反浪费的婚事新风让爱回归质朴,也营造起一股文明新风……
云和还特别注重培育良好家风,以家风促民风,以民风带乡风。去年起,云和掀起“争星热潮”,助力“乡风文明”建设。各行政村农村“六星文明户”牌匾陆续上墙,全县兴起了一股“追星热潮”,村民们都以自己门口挂“星”为荣。
同时,实施城乡文明提升行动,助力文明新风稳步兴起。深化“云和封面”品牌建设,持续开展“云和好人”选树工作,每季度发布“云和好人”,其中不少还获得了国家、省、市道德模范荣誉。如元和街道李山前村村民蓝香梅,先后荣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第六届浙江省道德模范”“中国好人”“中国好畲娘”“浙江好人”等荣誉。
让看不见的“风”惠及更多人
乡风文明关系到乡村振兴,关系到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群众满不满意、幸不幸福,是乡风文明程度最直接的体现。
如何让“看不见”的文明乡风,实实在在影响村民、惠及村民,云和做了许多探索,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设目标。
云和积极在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上下功夫,重点抓好10个乡风文明先行示范村,带动连线成片,创建新格局,增强规模效应、辐射效应。
首先,从制度层面,出台《云和县乡风文明先行村考核细则》《云和县文明村测评体系》,广泛开展文明村创建,培育一批乡风文明先行村。云和提出,力争到2022年,乡风文明建设实现整体提升,80%以上行政村建成县级及以上文明村。
各乡镇(街道)在推进“十村先行”示范的同时,今后三年,每年发动本辖区内各行政村同步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大行动,形成“百村创建”氛围,三年左右时间实现全覆盖,确保农村干部群众对乡风文明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与此同时,开展耕读文化传承和慈孝文化弘扬行动,实施耕读传家家庭总动员计划。依托农村文化礼堂、老年活动中心等阵地,广泛开展农民实用致富技术、实用礼仪培训,开展农民创业故事宣传活动。宣传普及慈孝文化,开展“慈父母、孝子女”推荐宣传学习活动,全面推进慈孝文化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网络等“六进”活动。
为推动科学理论大众化,云和还充分发挥县委理论宣讲团、基层宣讲小分队等队伍作用,制定宣讲菜单,开展百场宣讲进基层活动70余场,听众达万余人。开展“书香云和”全民阅读系列活动10余次,参与人数达8000余人。
打造有地方特色的群众“精神加油站”
乡风文明建设不是一时之功,更不能一蹴而就。随着时代发展,乡风文明建设也需要新的模式和思考。如今年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云和结合实际,统筹建设“1+X”文明实践阵地。通过打造“县级实践中心—乡镇(街道)实践所—村(社区)实践站—城乡实践点”四级工作体系,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形成“和”文化遍地开花的生动局面。
以“1+X”模式,盘活存量闲置场所资源,以结对共建、组团联建、空间共用、功能入驻等方式,按照有场地、有机构、有队伍、有标识、有菜单、有制度等“六有”标准,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建成极具地方特色的群众“精神加油站”。如元和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通过街道党员先锋团、靓丽主妇团、活力青年团、夕阳志愿团、乡贤助力团等,唱响文明主旋律,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云和县现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0个,站89个,点300个。
乡风文明是乡村良好社会风气、生活习俗、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等的总和。培育文明风尚、文明习惯,重在实践养成。云和县将继续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的引领力、凝聚力和推动力,为云和美丽乡村注入美丽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