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菇乡来 实践处处有
新风菇乡来 实践处处有
庆元县文明办供稿 本报记者 俞琪 整理
父母在儿子婚宴上给儿子、儿媳送上家训牌。这是发生于去年丽水庆元县黄田镇双溪村的新鲜事,至今仍被村民津津乐道。主角之一的叶亚清,当过教师,是双溪村村党支部书记。一直以来,他都秉承着“做人要诚实,做人要正道”的家训,在生活、工作中,以身作则当榜样,并不时向儿女们灌输。
“我们夫妻一直都是诚实做人,走正道,希望他们把家训传承下去。”叶亚清说,他们特意制作了家训牌,选在婚礼当天郑重送给儿子、儿媳,希望他们做诚实正直的人。
如今,在庆元县,涵养好家风、孝老爱亲、文明向善等已成为一种新的追求。去年以来,庆元县把乡风文明建设当作重要工程来抓,加强正面引导,围绕“好家风建设”、“杨桥经验推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等重点工作,在全县上下迅速掀起“乡风文明行动”热潮。
建设乡风文明,打造幸福庆元。一股文明新风,正在菇乡大地吹拂开来。
菇乡随处好家风
“馆里陈列了很多家风故事,对教育子女、孝敬父母,还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都很有好处。”最近,丽水市民陈晓芬在参观庆元县家风馆后感叹道。
庆元县家风馆位于大济村迎旨门街16号,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设有家风寻根、家书传家等版块,陈列从古至今诸多名人大家的家风故事等,成为传播家风家训、爱国主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廉政文化等教育基地和干部教育的现场教学点。截至目前,到该家风馆参观的市民已有1.7万人次,算得上是一处热门“景点”了。
近年来,庆元县高质量全覆盖开展六星文明户的创评活动,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传习活动,并借机借力做新做强“好家风好家训”传承文章。通过建设县级家风馆、制作“家训牌”、汇编《庆元好家风故事集》、拍摄《庆元好家风故事》宣传片,开展好家风家庭评选、“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宣讲、“最美家训进四堂”、“家规当嫁妆、嫁女陪家训”、“新乡贤好家风故事”征集、感恩教育,建设百个村级慈善基金,给725名在职实职副科以上领导送慈孝家训戒尺等,将好家风建设转化为“看得见”“听得到”和“摸得着”的具体实践,有效推进了乡风文明建设。
“杨桥经验”香满园
凡在村的,家家户户门都是开着的,香菇棚的门也是虚掩着,这是庆元县荷地镇杨桥村如今的真实写照。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杨桥村在粗放型的“香菇经济”走下坡路时,不少农户收入逐年减少,社会矛盾逐渐凸显,整个村的社会风气每况愈下。据统计,当时村内每年发生各类矛盾纠纷10余起,纠纷激烈时最多有50余人发生冲突。
2001年7月,在荷地镇党委政府指导下,杨桥村两委决定制订村民“六比六看”文明公约:比谁法治概念强,看哪家遵纪守法好;比谁致富门路多,看哪家经济效益好;比谁集体观念强,看哪家无私奉献好;比谁教育子女好,看哪家儿孙贤才多;比谁尊老爱幼好,看哪家邻里和睦欢;比谁团结互助好,看哪家文明风气新。
19年来,这份“文明公约”让杨桥村民形成了比法制讲规矩、比致富讲效益、比奉献讲文明、比家教讲育才、比慈孝讲亲情、比团结讲齐心的行动自觉,成为远近闻名的无刑事案件、无集体上访、无矛盾纠纷出村文明村。该村还先后荣获国务院创建无邪教示范村、市级民主法治村、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和谐村风以及市生态文明村等10多项荣誉称号。
乡风文明处处“飘香”。庆元县月山、坑里等村“美丽庭院”奋勇争先,大济、黄坞等村“家风家训”深入人心,青竹、姚村等村慈孝文化相沿成习……而今,诠释乡风文明的“杨桥经验”,正以新的方式给村镇建设带去新风,为全力打造文明幸福新庆元提供新动力。
文明实践处处有
2007年1月23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庆元县屏都调研技能型乡镇政府建设,并前往屏都敬老院看望慰问老人。
2018年,结合习总书记调研技能型乡镇政府建设和“亲民、爱民、尊老、爱老”的情怀,屏都街道在敬老院着力打造了集新时代文明实践、干部技能培训和习总书记足迹展览教育于一体的实训基地。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庆元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展馆、习总书记足迹馆吸引市、县内外120余家党政交流团3000余人前往学习,成为党员干部集中学习的‘红色’教育基地。”庆元县屏都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庆元构建起“县级实践中心——乡镇(街道)实践所——行政村(社区)实践站——机关(企业、自然村、重要场所)实践点”四级体系。全县现已规范化建成1个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9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5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基地)。
有了场地,还要有能长期扎根乡土、服务村民的文明实践志愿队伍。目前,全县“1+19+X”志愿服务体系进驻各点位,组成理论宣讲、医疗卫生、文化下乡等服务项目志愿服务分队。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落脚点在群众,我们将精准开展志愿服务,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老百姓感受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吹来的新风正气。”庆元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明办主任吴旺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