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松不老 服务到老
程霭玲:91岁是我人生的新起点
苍松不老 服务到老
程霭玲:91岁是我人生的新起点
本报记者 汤婕
通讯员 蓝巧玲 叶建伟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有位丽水老人却说自己要“活到老、服务到老”。她,就是丽水市莲都区囿山小学离休教师程蔼玲,一位拥有33年党龄的老党员。
环保志愿者
参与城市文明创建
2015年,莲都区委老干部局组织成立了苍松志愿服务队,得知情况后,程蔼玲第一个报名参加,并时刻以党员身份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践行“苍松不老,服务到老”的口号。当年,87岁高龄的程蔼玲还热心组织8位离退休教师(现7位),成立了平均年龄84岁的囿山分队。
自分队成立以来,无论严寒酷署,他们都雷打不动地在晚饭后集合出发,肩戴红袖章,手拿铁钳子,拎着垃圾篓,积极活跃在小区的各个角落,用“火眼金睛”将“潜伏”在花坛、草丛甚至地砖缝隙里的烟头、果壳、纸屑等不易被人发现的垃圾捡出。
“我觉得这样效果太慢,于是有了新想法。” 程蔼玲是囿山小学的老教师,她把自己发动环保宣传的想法和时任小学校长做了交流,得到了高度认可。“我利用家长会的契机,向广大家长与学生宣讲‘大手牵小手 文明一起走’志愿服务活动,号召大家行动起来,为丽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添砖加瓦。” 程蔼玲很欣慰,她的呼吁得到了积极响应。
助教志愿者
一份横跨80年的情意
光做环保志愿者,程蔼玲觉得过于单一。去年开始,她思考利用自身特长来发挥正能量。一次偶然,程蔼玲结缘了一位囿山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南南(化名),他的父母在外谋生,奶奶一人带孙。南南学习不理想,尤其语文基础薄弱,经常考试不愿意写作文。
今年正月初六,91岁的程蔼玲得知情况后,愿意接收南南,答应他的奶奶无偿帮助提高语文成绩。“其实,我这个年纪带学生真的很累。” 程蔼玲坦言,退休30余年,小学语文课改多次,早已不是当年她熟悉的内容,“孩子每上一节课,我都要提前备课很久,自家的孩子都没这么辅导过。”
为了帮助南南喜欢上语文,程蔼玲利用暑假为他恶补生字、生词;为了让南南热爱写作,她又带他满丽水地打卡,丽水博物馆、南明湖、九龙湿地等,都留下了这对“忘年交”的足迹。正是在程蔼玲倾其所能的帮助下,南南的语文水平稳步上升,“前阵子的单元测验又有进步,孩子主动打电话和我报喜了。”
采访还未结束,程蔼玲习惯性看了看时间,略显不安。原来,当天是南南的期中考试,“不知道今天考得如何,我还是有些担心的。”每逢考试当天,程霭玲总会一早就坐公交车赶到南南家,送他上学的路上反复交代考试注意事项,“有次,我忘了嘱咐他仔细审作文题,思前想后不放心,硬是一口气爬上4楼找到他再当面嘱咐一句。”
一个11岁,一个91岁,相隔整整80年,凑巧的是,程霭玲和南南的生日是同一天。“我觉得这就是缘分吧,注定我和孩子要相识一场。80年,不仅是生命巧妙的相遇,更是一种爱的延续。”不难感受到,程霭玲从心里把南南视如家人一般。她说,只要自己身体允许,就争取把孩子辅导到小学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