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3版:常青

一本《岁月如歌》 一场特殊的“抢救”

  一本《岁月如歌》 一场特殊的“抢救”

  本报记者 罗瑞斌

  通讯员 胡康进 楼继宁

  “老干部局编写的这套《岁月如歌》,以图文形式记录了离休老干部激情燃烧的岁月,堪称史料。”近日,到永康老党员驿站参观的人纷纷点赞永康市委老干部局。

  据悉,从2016年3月份开始,永康市委老干部局便着手为全市132位离休干部各定制一本《岁月如歌》家庭图文纪念册,目前已完成126本。

  每本纪念册都由老干部局作序,离休干部简历为开篇,通过各时期的离休干部本人和家庭的照片并附上相对应的文字介绍。该书记录了离休干部一生的传奇经历和不平凡的人生事迹。

  上下齐心 满足老干部愿望

  2016年年初,市委老干部局开展了“离休干部所思所想所虑所盼”大走访大调研活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许多离休干部想为下一代留下点什么,便萌生了编这套纪念册的想法。”永康市委组织部部务会议成员、市委老干部局局长吕英强说,一些身体硬朗的离休干部都在撰写出版回忆录等相关的书籍,而一些身体欠佳的老同志却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愿望非常迫切。

  于是,市委老干部局召开会议布置安排《岁月如歌》的编写。在离休干部及家人的全力配合下,在全局人员的辛勤努力下,历经4个多月,上门沟通交流13次,印稿修改5次,第一本《岁月如歌》黄金龙图文纪念册终于完成。

  纪念册里,不仅有老干部个人和家庭的生活照,也有老干部不同时期工作、生活旧照,同时也收纳了老干部个人简历、曾发表过的文章、采访报道、人生感言、寄语以及个人书画、摄影等才艺作品。

  在黄金龙九十大寿之时,吕英强带领老干部局人员,捧上纪念册和蛋糕,来到黄金龙的家里,送上了真诚的祝福和亲切的问候。黄金龙翻看纪念册的时候,显得异常激动,不停地说:“没有你们根本完成不了,谢谢,谢谢!”

  争分夺秒 各显其能收集资料

  为了更好完成《岁月如歌》的编写工作,市委老干部局全体工作人员分成10个工作小组,上门与离休干部进行沟通交流。有的放弃下班休息时间,来到老干部家中,促膝长谈;有的前往医院,嘘寒问暖;有的驱车乡下,收集整理资料。

  很多离休干部接到消息后,为《岁月如歌》的编写倾注了大量的心血。91岁的胡采薇,虽然疾病缠身,却用坚强的意志整理材料,从自己3万多张照片中选出100多张,并分门别类,在每个版块和每张照片上都注明文字;87岁的许东山,为做好这本纪念册特意让儿子购买10本相册,将其一生的照片和文字等相关材料,分成10个版块精挑细选,经过10余次的筛选才完成初稿的确定工作。他们不分昼夜,只要想到一个片段或是一张照片,在深夜两三点都会起来整理。

  “老同志们都说这是最好的精神财富,将一生的经历、一生的感悟、一生的精华都编在纪念册上,让后代慢慢去阅读、去思考、去体会、去珍藏。”吕英强说。

  由于年事已高,有的老干部已经无法写字,或者因疾病不能正常交流,给纪念册资料的收集、简历的撰写、经历的讲述、物品的注释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但是我们没有望而却步,而是通过到档案局翻阅档案资料和相关书籍、询问家中成员、拜访他们年轻时的朋友同事等方式收集编写所用的材料。”市委老干部局相关工作人员说,能想到的方法,他们都会去尝试。

  “离休干部的突然离世让我们深感责任重大。99岁的离休干部宋文山没有等到老干部局为他精心筹划的百岁大寿,也没有等到我们快要完成的《岁月如歌》纪念册,大家甚感愧疚,这也鞭策我们要与时间赛跑,及时将每一位离休干部的纪念册完成。”吕英强说,抢救迫在眉睫,抢救势在必行,抓紧时间是对离休干部的尊重,也是对历史的尊重。“接下去,我们将抓紧时间,把剩下的纪念册编写完毕。”


浙江老年报 常青 a0003 一本《岁月如歌》 一场特殊的“抢救” 2019-11-19 浙江老年报2019-11-1900005;浙江老年报2019-11-1900008;浙江老年报2019-11-1900009;浙江老年报2019-11-1900006;浙江老年报2019-11-1900007 2 2019年11月1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