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鸟对话
与鸟对话
本报记者 王兴
有人说:如果没有鸟,浩渺长空将满目空虚,葱郁森林将寂静无声;如果没有鸟,文学艺术将会失去不少情趣和魅力;如果没有鸟,童心将少一份欢乐……
对于人像、风景、生活写实等摄影题材来说,创意可能比器材更加重要。不过关于鸟的摄影绝对是“器材先决”的一种题材,单单是镜头焦距不够长,就无法在野外拍摄到清晰的雀鸟相片,而要拍出觅食、飞行等灵动的效果,更考验摄影师的功力了。
“至少在400毫米以上的长焦镜头,这是既能与被拍摄的鸟保持一定距离,又能使鸟在画面中有一定比重的前提条件。”本报摄友沈斌煊颇有感触,除了一款性价比高的长焦镜头外,当然还有相机的设置,因为鸟的行动频率非常高,如进行高速连拍,成功的概率会高好多。快门通常掌控在1/1000s-1/1600s之间。
虽然套上长焦镜头后的设备相对较重,沈斌煊还是坚持手持来与鸟“对话”。“原因很简单:鸟的隐蔽性很强、行动快捷、反应灵敏,好多精彩的画面都是一瞬即过的,如用脚架来拍摄,因很不适应快速对焦与抓拍而留下遗憾。”
一天之中,哪些时段拍鸟最好?“我想这与拍摄风光片是类同的,应是集中在早晚两个时段上,道理很简单:‘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和‘倦鸟已归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