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售票员到公交司机
33年后退休的她说“很自豪”
从售票员到公交司机
33年后退休的她说“很自豪”
本报记者 钱慧慧 通讯员 诸杰
11月8日一早,39路公交车在杭州九溪公交站停下,樊炜娟走上车,迎接她的是一束鲜花以及同事们祝福的话语。
这一天,是樊炜娟50岁的生日,这也意味着,第二天,她就退休了,离开这个她工作了33年的地方。
在即将退休的这一天,樊炜娟照例擦了擦挡风玻璃,检查车容车貌,坚持在自己喜爱的驾驶岗位上站好最后一班岗。
从售票员到公交司机
33年前,樊炜娟也是从九溪公交站开始公交生涯的。1986年6月,18岁的姑娘举着红旗从14路车上探出脑袋,“转塘、富阳方向还有没有上车的?”这是樊炜娟进入杭州公交二分公司当售票员的第一天。
那是辆双节汽油车,没有空调,发动机的声音轰轰作响。到暑气正盛的时候,闷热的车厢和挤得满满当当的乘客让她每天都被汗水浸透。虽然辛苦,但樊炜娟乐在其中。
1993年12月,樊炜娟的儿子出生,多了一口人,家庭负担自然加重了。这一年,杭州公交在16路车上率先试行了无人售票,而后引入接触式IC卡支付。
这个消息在各个车队的司机群体里瞬间炸开了锅,“一个人要开车,又要管钱箱、管票,还要顾车上乘客安全,怎么顾得牢?”那几年,樊炜娟心里也是不安的,她有预感,售票员这个岗位在往后几年将渐渐淡出大家的视线,她可能要失业了,于是,她开始学习大客车驾驶技术。1997年,樊炜娟正式成为39路公交车司机。
“能当一名公交司机,我很自豪”
虽然中途转行,但樊炜娟对工作的热情不曾变过。
为给乘客提供一个整洁、舒适的乘车环境,无论酷暑寒冬,樊炜娟每天都提早半个小时到单位,在出场前做好例保工作,并搞好车厢卫生。
针对39路线路特点,樊炜娟制定了一套安全行车、优质服务的方法,那就是在行驶中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谨慎驾驶、平稳行车,“用热心、诚心、细心、真心、耐心服务乘客,准没错。”
樊炜娟是个暖心的人,在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里,她会和同事一起,在六和塔接驳线为游客送上粽子和香囊等;在黄梅时节,她会亲自购置绿色装饰品和字画装点车厢,同时还在车上配备防蚊液、花露水和针线包等,以期大家在黄梅天里感受到一丝清凉。
“你开车有没有被人竖过大拇指?那种感觉,试一下你就懂了。”樊炜娟笑着回忆,在G20杭州峰会期间,杭州公交司机体现出的专业操作、服务水平、敬业精神等,使乘坐的中外游客纷纷竖起大拇指,“这辈子能当一名公交司机,我很自豪!”
至于退休后的生活,樊炜娟说还没具体想过,不过,肯定的是,她会去做志愿者,“以前休息时间不固定,做志愿者的机会不多,现在有时间了,希望可以发挥自己的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