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患者不耐受手术怎么办
精准放疗是另一把“手术刀”
高龄患者不耐受手术怎么办
精准放疗是另一把“手术刀”
本报记者 徐小翔
通讯员 叶斌 王屹峰
读者来电询问,家中有一位87岁的高龄老人,前段时间因为不适去医院检查,被查出患了肺癌,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且患有多种内科疾病,医生建议姑息治疗。家里人也很怕老人承受不了手术治疗,肿瘤没治好不说,连手术台都下不了。想请问,是否有合适的治疗手段能在延长老人生存期的同时,尽量保证其生活质量。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常务副院长陈明教授说,肿瘤的治疗和其他疾病不同,这是一个多学科综合治疗的过程,涵盖多个相关学科,涉及外科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目前,有早期肺癌、肝癌,不能耐受手术治疗,或者主观上拒绝手术的患者,都是可以选择放射外科治疗的。”他说,放疗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技术手段的革新,放疗已告别“扫射”的模糊照射时代,步入精准时代。
放射治疗中的射线与肿瘤是箭与靶的关系,只有当精准的箭射中精准的靶,才能认为治疗是成功的。比如,人体中的肺部,随着人的呼吸,会不由自主地上下左右移动,一旦在这些部位长了肿瘤,便成了“移动靶”。目前,这个“靶”基本是由医生和物理师通过电脑勾画出来的,存在一定的主观性。陈明教授团队承担了科技部第一批两个放射治疗人工智能大数据项目,目前的研究方向就是通过人工智能,实现自动勾画靶区、自动生成治疗计划以及自动质控,最终实现远程智能化工具支撑下的放射治疗。目前,研究项目正向临床试验迈进。
以前的放射治疗比较粗放,医生在治疗时往往是投鼠忌器。射线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往往会误伤肿瘤周边的正常组织,甚至是重要组织。在这个过程中,肿瘤患者会变得虚弱,对人体的耐受力是非常大的考验,很多患者因此半途而废。而治疗一旦失败,几乎没有再次根治性放化疗的机会。随着技术的完善,目前可以将射线的计量精准照射到肿瘤,一次给足之前6至7倍的计量,利用放射线,实现外科手术中与切除肿瘤一样的效果。
陈明遇到过一位89岁的老结核患者,双侧肺就像棉絮一样,肺功能极其差,走几步路就会喘得不行。老人因为肺癌,先后做了3次手术,切掉3个早期病灶。一年后,在复查胸部CT时,再次发现肺部多个转移瘤。“手术治疗危险性极大,已经无法开展。”陈明建议患者和家属选择放射外科治疗,最终,在达到类似疗效的同时,保住了为数不多的正常肺组织,保证老人的生存质量。陈明告诉记者,目前对于早期肺癌,放射外科治疗(SBRT)基本可以媲美手术的疗效,局部控制率达到80%至90%。对于高龄、有多种内科疾病、不适合手术治疗的肺癌、肝癌患者来说,这是替代手术的标准治疗。到目前为止,该院已经完成放射外科治疗806例,全省7成左右肺肿瘤放射外科治疗在该院进行。
此外,重离子放射治疗是目前很热门的话题。重离子在作用于肿瘤时集中释放计量,在达到肿瘤前计量只有X射线的一半,而之后迅速衰减,因而非常好地保护正常组织。其次,重离子的生物学效应是X射线的2.5到3倍,能啃动普通射线难啃的比如骨肉瘤、软组织肉瘤、恶性黑色素瘤、脊索瘤等“硬骨头”。此外,它的平均治疗次数是常规X射线治疗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