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战火中熠熠闪光
记67年党龄的老英模——吕曾
青春在战火中熠熠闪光
记67年党龄的老英模——吕曾
本报记者 祝萍 通讯员 刘金平
吕曾出生于1931年。小时候,在上海当过童工、读过夜校,参加过进步活动。经过一次又一次斗争锻炼,她的觉悟不断提高。吕曾说:“我认识到,只有工人们团结起来,才能求得解放。”
衣衫单薄加入抗美援朝
1949年9月,吕曾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员。次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她随即报名参加了抗美援朝志愿军,被分配到部队后勤部兵站医院当护士。1个月后,她所在的部队高唱《志愿军战歌》,冒着-20℃的严寒,“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斗前线。
她至今保存着一张经历了战火、失而复得的合影照片,那是她视如珍宝的纪念。那一天,装载着装备物资的马车,突然被敌机炸中,吕曾放在车上的包裹散落山上一地,其中有一张照片,是她参军时与绸厂里的5个小姐妹的临别合影。战友们拾到了照片,还以为她牺牲了,非常悲伤。后来发现她还活着,激动不已。拿到照片的吕曾高兴地又跳又笑,激动得泪流满面。
砍柴建洞荣获三等功
在战火纷飞的朝鲜,吕曾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生死考验,也一步步坚定了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心。
为了掩护救治伤病员,吕曾和战友们不畏艰苦,到山上砍柴建洞搭铺。因为缺乏工具,他们就用手挖运石块,吕曾的双手磨出了血泡,磨出了厚厚的老茧,手掌上的皮至今还是硬硬的。
在防空洞里救治伤病员时,常常会遇到伤势严重、生命垂危的伤员需要输血,吕曾和战友们毫不犹豫地为他们献血。因表现突出,1953年8月,她荣获砍柴建洞三等功,并于同年9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退伍复员生产战线显身手
吕曾1955年8月回到祖国。次年1月,退伍复员的她回到上海,主动到福田绸厂做织绸工。她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全心全意投入到生产中。她织的提花双面软缎,保持了3年没出次品的成绩,超额完成规定的产量。
吕曾说:“这一生,从童工到解放军战士,再到地方为新中国富强而积极劳动,我始终是一个平凡的人。我觉得不管在哪个岗位,都不分高低贵贱,都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杭州半道红社区第八党支部书记刘金平:70年前参加抗美援朝的老兵,如今都已是耄耋之年。对吕曾同志来说,今年既是新中国70华诞,又是她光荣入伍70周年的纪念。她像无数英模一样,在平凡中,彰显出高尚人格和崇高精神。如今,她活到老、学到老,主题教育学习不放松,依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