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求复明 坐着轮椅来求医
82岁心衰患者如愿重见光明
一心求复明 坐着轮椅来求医
82岁心衰患者如愿重见光明
本报记者 徐小翔 通讯员 叶秋玲 叶倩
“医生,我能看见你了!”10月29日,浙江省眼科医院(杭州院区)手术室里,护士打开纱布的一刹那,82岁的吴奶奶兴奋地喊了出来。一旁,女儿蔡女士长出了一口气,这短短5分多钟的手术时间,对她和家人来说太过煎熬了。
一场普通的白内障手术,为什么会如此惊心动魄?
心衰的她依然想要复明
“我清楚地记得,老人家第一次到医院,是坐在轮椅,被女儿推进诊间的。”浙江省眼科医院(杭州院区)副院长赵云娥告诉记者,吴奶奶的腿其实没有问题,只是双眼视力都仅存光感,硬生生地将她“按”在轮椅上,平日里需要家人照顾,寸步不离。20多年前,老人曾因为右眼视力差去其他医院就诊,但被告知右眼眼底太差,几乎没有手术的可能。之后,老人的左眼视力也一年不如一年,近几年来,几乎就是全盲状态生活着。随着年纪却来越大,老人的身体也大不如前,心律失常、心衰一直困扰着她,甚至不断加重,但她求复明的心一直没变。
去年5月份,吴奶奶因为突发心衰住进了医院,让她的“复明计划”再次蒙上阴影。当时接诊的医生甚至扔下一句话,“看得见重要还是命重要,你自己选吧!”心衰的病人上了手术台后,很难躺卧,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手术,是很考验手术医生。手术中每一个不起眼的小细节,都可能影响到手术的顺利开展。手术时,哪怕是蒙在脸上用于隔离的布巾,也可能会让患者感到紧张不安,而紧张的情绪很有可能让患者出现生命危险,影响手术。即使眼前困难重重,在与家属充分沟通,得到理解与支持,老人各项身体指标控均制得较好的情况下,赵云娥教授决定和她的团队一起接受这个挑战。
为了减少患者的焦虑情绪,术前,赵云娥教授特意让团队医师手术单上备注:请一位家属陪同进手术室。女儿蔡女士被允许进入手术间,全程陪伴母亲。吴奶奶的晶状体核已经由清澈透明变为棕褐色,属于四级硬核。这在白内障手术中处于一个较高难度的等级。所幸的是,赵教授团队和麻醉医师的全力保障下,手术很快就顺利完成了。“其实在这个过程中,老人的心率起伏很大,中途我们采用了适量的镇静镇痛药物,才使得手术顺利进行。”该院麻醉科医生陈超巧说。术后,吴奶奶开心地从轮椅上站了起来,在女儿的陪同下慢慢走回了病房。
高龄老人做白内障手术前
一定得全身检查
赵云娥教授告诉记者,今年一年,她就遇到过好几例高龄老人的白内障手术,有98岁,有100多岁,吴奶奶也是其中之一。“很多老人在行动力尚存的情况下,因为看不见而‘失能’,在精神上是很痛苦的。”这几年,她接触多了,就越发理解这样的老人对重见光明充满期待的心情。“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人民对于眼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看得见,还要看得舒服,看得持久,白内障手术的意义不仅仅是重见光明,还是生活质量上的一次飞跃。”
赵云娥教授记得曾经有一位老人对她说,“哪怕只能再看见一天,我也愿意冒这个风险。”她突然明白了,看得见对于这些患者的意义是什么。所以,每次看到这些高龄老人能重新看清这世界,开心得像个孩子时,就是她最欣慰的时候。
她强调,糖尿病患者,需要先控制好血糖,才能进行白内障手术。血糖高往往会增加手术风险,容易出现出血、渗出、切口愈合差等情况。另外,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好的话,再遇上手术带来的紧张情绪,很有可能增加手术风险。
是否能接受白内障手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病人自身的身体状况,对于高龄以及伴有全身疾病的患者,赵云娥建议在术前进行一个系统全面的全身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再通过内科治疗和调理,尽可能让身体处在一个比较良好的情况下,再考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