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10版:健康

术后面部畸形怎么办
3D打印出一副“下颌骨”

  术后面部畸形怎么办

  3D打印出一副“下颌骨”

  本报记者 徐小翔 通讯员 宋黎胜

  今年50岁的薛女士(化名),是浙江金华人,说起多年的苦难,她不禁红了眼眶。“母亲死于鼻咽癌,自己先后遭遇鼻咽癌、肺癌、牙龈癌,手术一次接着一次,近40次放化疗……”不久前,爱美的她牙龈癌复发,面临治疗后脸部“畸形”的可能,这犹如一根针插在心里。

  幸运的是,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头颈甲状腺外科教授葛明华等采用3D打印 “人工下颌骨”植入术,让薛女士在肿瘤切除后如愿以偿较好保住了脸,也能正常地生活了。据了解,3D打印 “人工下颌骨”植入术开展在我省尚属首次。

  命运多舛

  3种癌症接连爆击

  多年前,薛女士的母亲就死于鼻咽癌。擦干眼泪,来不及喘口气,病魔却毒蛇般死死缠住不放,疯狂攻击,她10多年来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起初,薛女士患了与母亲一样的鼻咽癌。在当地医院综合治疗后,病情稳定,但她依然提心吊胆。怕什么来什么。6年前,薛女士觉得有点不适,到医院进一步检查发现,是左肺恶性肿瘤,索性手术顺利,她又逃过一劫。今年上半年,“恶魔”卷土重来。薛女士因“口腔肿物”被确诊为左下牙龈癌,进行了根治术。不久前,她又觉得手术过的部位异物感,并且越来越明显,不祥的预感再次涌上心头。

  薛女士被转至浙江省人民医院头颈甲状腺外科。经过CT、磁共振等检查确诊为牙龈癌复发,肿瘤侵犯下颌骨并伴有软组织的缺损。这意味着,手术中将截去一大段下颌骨等,术后会影响面部美观,甚至影响进食和咬合。“我才50岁,能不能尽可能别影响容貌,一定要为我想想办法。”薛女士一再恳求。

  该院头颈甲状腺外科主任助理徐加杰医师解释,对于一般病人,会采用游离腓骨瓣精确重建的方式进行修复,这个技术需要进行微血管吻合。但薛女士之前因鼻咽癌进行过放疗,颈部的血管及组织遭受放射性损伤,颈部软组织质地坚硬,再加上半年前接受过颈部外科手术,局部血管进一步遭受物理创伤,所以初步评估行游离腓骨瓣修复有较大的血管危险,导致移植骨组织坏死。对于这样的病人,以前的做法是仅作钛板的桥式链接修复或不再行下颌骨重建。钛板直接修复,没有良好的支撑,时间长了会松动,容易造成脱落和钛板外露,严重者需要再次手术拆除钛板,劳民伤财。

  3D打印植入术

  修复下颌骨

  “患者还比较年轻,需要良好的生活质量,无论是钛板直接修复还是下颌骨切除后,都将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进食、语言及外貌……”葛明华教授、郑传铭教授等专家团队经过反复认证,决定运用计算机虚拟手术来精确评估术后组织缺损,然后采用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PEEK材料通过3D打印的方式精准打印因手术造成的缺损下颌骨。同时,用远位带蒂软组织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葛明华教授说,口腔肿瘤对患者的颜面部外观、功能、生活质量等的影响非常显著。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治疗是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切除肿瘤后常常导致不同程度的骨组织和/或软组织缺损,不仅严重影响颜面部外观(上下颌骨缺损),更会导致张口、伸舌、咀嚼、吞咽、发音等功能的缺失(舌缺损)。对于切除肿瘤后颌骨缺损的修复,常用血管化的自体骨移植(髂骨、腓骨等),但像薛女士这样血管及组织遭受放射性损伤等复杂情况,传统方法就很难满足患者的要求。

  “我们将基于数字化的组织精确修复技术选择性应用于口腔颌面肿瘤切除术后复杂性的组织缺损。通过导入高质量的医学影像数据及精确的测量,最大程度保留周边正常组织;通过虚拟手术计划,模拟肿瘤切除及皮瓣修复过程,规划最优手术路径;通过计算机模拟、3D打印技术,最终实现缺损部位的精确修复,同时减少皮瓣供区的损伤,最大程度保护供区的外观及生理功能。”负责该项数字化技术的徐加杰医生解释了在省内首次采用3D打印植入技术,在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及修复重建中应用的实际意义。

  “肿瘤切除后缺损区域的修复重建是肿瘤诊治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对于这类颈部血管情况无法满足传统整形外科修复条件的患者,通过3D打印植入技术的应用不失为一种术后精确修复的新思路、新方法。”葛明华教授说,接下来团队将重点研究头颈部组织修复后功能的恢复重建,包括发音、咀嚼、吞咽等重要的生理功能。


浙江老年报 健康 a0010 术后面部畸形怎么办
3D打印出一副“下颌骨”
2019-11-05 浙江老年报2019-11-0500005;浙江老年报2019-11-0500007;浙江老年报2019-11-0500008;浙江老年报2019-11-0500006 2 2019年11月0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