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义桥镇
“微信治村”打通“最后一米”
萧山义桥镇
“微信治村”打通“最后一米”
本报记者 戴虹红
10月30日下午3时49分,云峰村的村微信号在朋友圈里发布一个公示:云峰村对占秋发、俞兴桥、邵建明三户家庭建房申报进行公示,请村民监督。下面众多点赞者都是该村的村民。
同一天,渔浦社区微信号在朋友圈发布通知,提醒“参加2019年城乡成人医保体检报告已下发,请到规定地点领取……”看到这一条信息的社区居民第一时间去指定地点领到了自己的报告。
阳光是最好的爱护,公开是最好的治理。秉持这一理念,萧山义桥镇从今年4月开始试点村社自治的新模式——“微信治村”。每个村(社)从村社工作者、网格员队伍中,指定一名年轻同志为管理员,设立村社专属微信号,与村民、居民建立朋友圈,并通过更新朋友圈动态,向他们宣传近期工作、村社建设进展和惠民政策落实情况等内容,让他们参与村社治理,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发布的内容,从主题党日活动情况、村民(居民)代表大会决议内容,到民政低保、临时救助,从村级财务管理情况到关注度很高的农民建房管理情况,都在第一时间向村民公开。
村社里每户家庭都有至少一人添加、关注村社微信号,通过刷朋友圈,就可以得知村社里最新动态和与切身有关的信息。村民、居民有什么情况也能马上向微信号反馈。今年8月开始,全镇24个村社全面推行“微信治村”。截至9月20日,该镇已实现“微信治村”工作全覆盖。至10月22日,累计发布信息891条次,通过线上提、网格落实,受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意见507条次,答复率达100%。
“微信治村”真正打通了村社治理的“最后一米”。村民足不出户,即可向村社反映问题;问题处置到位后,村社可直接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向村民进行反馈,从反映问题、受理问题到反馈问题,一“键”直达,无需跑一次,切实提高基层“解难帮困”的效率。百姓通过有图有真相的“朋友圈”,看到了农村干部的辛苦与认真,对开展村社工作的理解支持更深了;村社治理的旁观者、局外人变少了,每位村民都是监督者、参与者。
作为试点村,云峰村各项工作由“负”转“正”,成为镇里的典型。七里店村党总支书记肖慧丽感慨地说,村里微信号每天发布的内容,既有好人好事促和谐,还有点滴小事促改进,有展示,有公示,有曝光。目前,还未有村民对公示内容提出疑问,收获的只是好评与点赞。
诚如镇党委书记吴远东所说,“微信治村”是落实“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一个有利载体,是推进全域治理的有力抓手,也是清廉村社治理的透明窗口。“我们就是要利用最贴近、最接地气的平台打造线上公开栏、民风推进器、移动宣传窗、智慧办事厅和不关门的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