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3版:万象

103岁老太不拄拐
可行两站公交路

  103岁老太不拄拐

  可行两站公交路

  通讯员 葛云 文/摄

  晚饭后,在杭州江干区枸桔弄社区紫玉福邸小区的绿化带小路间,常会看见一位头发灰白,精神饱满的老太太,在年过花甲的小女婿随同下,不需搀扶悠闲自得地散步,她就是小区远近闻名,不拄拐杖可单行两站公交路的寿星——杨志民。

  杨志民1916年出生,是杭州春光丝织厂的退休工人。她善良淳朴,脾气甚好,热情大方,小姐妹称她是难得的好姐妹,街坊邻里夸她是难得的邻居。

  “生活如汤圆,甜蜜又圆满”

  杨志民膝下4儿2女,自儿女结婚生子后,杨志民与老伴便与子女分开住。老伴在她76岁时突然中风去世,于是她成了独居老人。失偶之后,晚辈考虑杨志民单身孤独,乏人照顾,曾多次你抢我夺硬拉老人随他们生活,但屡遭老人拒绝,原因简单,她一贯坚持换位思考,她说子女们工作紧张,压力大,每家又都有孩子需照顾扶养,不想再为子女“添乱增压”。

  杨志民体质硬朗,自小到现在百年多很少患病,“具备自我生活料理能力,何必给儿女添‘累赘’”。杨志民钟爱独居还有个原因,那就是旧宅里的生活充满了喜乐和厚情。她性格温和开朗,逢人面带微笑,有事不发牢骚,也从不和人争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良好的心态造就了很多邻居成了她的“粉丝”,喜欢围着她转。“对邻居,不喉长气短,才会大家友好,遇事大度,方能延年益寿。”

  上午,杨志民跟大家谈天说地,畅侃山海经。午休后,她便与大家围坐一桌,搓搓麻将。杨志民一贯牌风好,出牌稳扎到位,颇有老将风范。大家都说,麻将声起,杨志民出马一个顶俩。有时偶遇老太太被牌局所“困”,同桌人还会故作“输”局,心甘情愿输给寿婆,只求开心。倘若假相被杨志民察觉,就会遭她批责一番。

  儿女们见杨志民酷爱独居生活,虽然依从了她,但又很关心她的身体状况、饮食问题以及衣食起居,为此晚辈们多次陪她去医院体检,说也奇怪,屡次检查,状态都不错。杨志民自幼有吃肉嗜好,喜欢顿顿餐桌上有肉,直至如今,红烧大肉依然是她的最爱。杨志民尤其喜欢“东坡肉”中之肥肉,倘若一家人围桌聚餐,她就会逗趣地说:“肥肉归我,瘦肉归你们吃。”

  在杨志民独自生活的25年里,她在买菜时总会去肉摊买点肉,配入菜谱中。杨志民对汤圆也情有独钟。每个月,她总想吃一次糯米汤圆,一次少则4颗,偶吃8颗才过瘾。她说汤圆不但好吃,还有寓意,象征现在生活如汤圆,甜蜜又圆满。

  “想再多活几年,多熟悉新邻居”

  杨志民健康长寿的秘诀,可能与自律性很强有关。她长年坚持晚上6点睡,早上7点起床。她性格开朗,生活简朴,平日里对子女并无特殊要求。不过,其子女很孝顺,大家平日里隔三差五去老人家探望照料,为她打扫卫生,热水泡脚、擦身,揉背按摩等,并不时捎带些软食和衣物给老人,晚间还陪老人过上几夜,杨志民颇感满足。

  杨志民至今从未做过一次生日宴。在她整100岁这年,亲友邻居纷纷表示要为她办宴席贺百岁,但均遭她婉言谢绝。杨志民说何必呢,耗钱费时,自己早就把自己年龄忘了。胳膊扭不过大腿,儿孙们只得买来寿面、寿桃逐一分发邻里,杨志民总算认同。

  说也凑巧,正值杨志民百岁之际,建国北路潮呜寺巷旧城改造。无奈之下,杨志民只得忍受迁居伴随她大半世的老屋,随儿女生活。于是6位子女合计决定每户分摊赡养老人2个月,由此,老人就开始改变了旧屋的生活习惯。

  除一病故长子外,三子二女、儿媳、女婿、4个外孙女和4位曾孙、曾女,个个优秀,这当中有国企书记厂长,又有教师、工程技术员。看着晚辈们,杨志民就眉开眼笑。

  新居虽无麻将可搓了,不过,杨志民却不孤单,没事她就和儿孙们聊天,诉过去的苦,说今天的甜。她常对孩子们说,“我在享共产党的福,如果没有政府,像我这把老骨头,哪能活到100多岁。”

  无论住到哪个儿女家,杨志民都入户随俗,一日三餐有啥吃啥,不挑食,不忌嘴。

  晚饭后,杨志民会随后辈在小区散步。如今秋意正浓,小女婿和外孙女,会陪着老太太从杭州六公园沿着西湖边散心赏景,老人徒步从六公园走到一公园,而后又返回原地,足足可以走两个公交站。

  杨志民沿着西湖边走边笑,她说不觉得累,“我想再多活几年,多熟悉熟悉新邻居,适应适应新环境.....”


浙江老年报 万象 a0003 103岁老太不拄拐
可行两站公交路
2019-11-01 浙江老年报2019-11-0100005;浙江老年报2019-11-0100012;浙江老年报2019-11-0100013;浙江老年报2019-11-0100015;11285875;浙江老年报2019-11-0100016;浙江老年报2019-11-0100017 2 2019年11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