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的核心是什么
以人为本 互联互通
本报记者 俞琪 通讯员 王婷 吴婧 郭俊
人工智能(AI)、5G、大数据、物联网等“黑科技”给我们描绘了许多美好的未来就医场景。但有专家指出,目前实际上更多的状态是大众充满期待、政府极力推动、医生冷眼静观、商业充满炒作。
智慧医疗的核心究竟是什么?在日前举行的“智联同享 慧健未来——智慧医院创新发展大会暨浙江医院建院65周年系列活动”上,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讨论。
数学与医学交叉互融
突破智慧医疗关键问题
“原来大家可能觉得数学和医学是两个老死不相往来的学科,实际上数学在医学领域可以发挥很重要的作用。”浙江大学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理事长孔德兴说,因为人工智能本质上是数学算法,核心算法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关键问题。而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在健康医疗领域中的应用,精准配合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已是国家重大战略。
由此也衍生出一门新学科——数理医学,这是一门关于数学、物理与医学相交叉的交叉学科,同时还涉及到计算机科学、信息论和大数据科学等。数理医学研究什么?可构建人体内部组织器官、病灶区等的几何形状,各种组织、血管等的相对位置;预测疾病的发生与演化,预估治疗效果和生存预后;帮助医生制定准确的个性化医疗方案。
“实际上,现在很多医院和医疗机构都拥有了大量的数据,包括电子病历、检验化验数据、医学影像、文献等。”孔德兴说,但是数据大量增长且结构复杂,给数据管理和利用带来较大的压力。
孔德兴透露,目前由国家卫健委主导,正在建立国家医学图像数据库,将为医学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的研究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
“这里面就有需要数理医学解决的问题,比如由于隐私、产权等问题,不同医疗单位之间的数据难以打通,形成信息孤岛。”孔德兴说,这时就可以通过分布式学习,不提取医院的数据,让算法进入各个数据库提取核心规律,然后融合在一起。
全国近50家医院开展5G试点
系统间互联互通很重要
“到今年6月,全国有20个省市,一共46家医院已经开展了5G相关的项目。5G相关的项目主要是手术示教、应急救援、远程会诊、远程手术和智慧医院5个方面。”中国工程院院士郑树森说,他特别提到对于iMDT(国际疑难病多学科会诊)的推进,有了5G以后,地球变得越来越小,距离越来越短,不仅与国内的多家医院联合开展会诊,还与海外知名专家每月定期连线。
而机器人更是医学上的一项重大突破。郑树森透露,位于杭州下沙的机器人生产基地已经生产出了手术机器人样机,不久的将来国产手术机器人上线,治疗成本将大大降低,惠及更多患者。
机器人不仅能做手术,还能用于移植器官的运送。器官放入一个智能化的保温箱内,通过手机可以查看箱子内的温度是多少、器官功能怎样。更重要的是,还能通过无人机运送。这些技术目前都已在研发当中。
5G智慧医疗发展的要点有哪些?郑树森认为,系统间的互联互通非常重要,过去在一些医院,每个科室之间都不衔接,用的软件是不同公司研发的,接口不对,真正要运作起来就有很大障碍。此外,5G网络建设的同时一定要非常重视网络安全。
智慧医院建设不是个概念
而要实实在在惠及百姓
“智慧医院是医院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发展的新阶段,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已经成为了医院创新力提升的关键驱动。”省卫健委党委书记、主任张平说,哪家医院占据了智慧医院的制高点,也就掌握了未来医院发展的主动权。
张平认为,智慧医院的建设重点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首先是人工智能在医疗活动当中的应用,通过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大大的提高诊断治疗水平,来解放医生的生产。其次,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在远程医疗中的应用。如通过5G进行远程会诊的建设,能促进医疗资源的均衡配置,扩大优质医疗服务的供给方面。第三是大数据在医学研究、医院管理当中的应用,主要是提高医学研究水平和医院精准管理水平。最后是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当中的应用。
浙江省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去年推出10项举措,今年又推出10项新举措,这些举措后面是信息技术的支撑,要改善解决老百姓的看病难、看病烦问题,唯有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唯有通过医院内部流程的再造,才能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的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比如原来传统的就医模式是先付费后诊疗,然后到边诊疗边付费,现在很多医院已经推出了先诊疗后付费。还有“两卡融合,一网通办”,通过这张面向全体居民的电子健康医保卡,构筑起全人全程的医疗健康生态圈。
“智慧医院建设不是一个概念,是实实在在要惠及到老百姓的。”张平说,智慧医院建设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用为本和以通为本,所有的信息化手段都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这也是浙江卫生信息化建设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和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