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离子治疗
对肿瘤“立体定向爆破”
本报记者 徐小翔 通讯员 叶斌 王屹峰
重离子束放疗更为精准
放化疗是肿瘤的常规治疗方法。尤其是在放疗治疗中,如何使得正常组织细胞少受杀伤,将“靶点”对准癌细胞,一直是全世界科学家努力的方向。就在本月10日,中国科学院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宣布,国内首台重离子治疗肿瘤医疗设备国产碳离子治疗系统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注册。重离子治疗肿瘤已离中国老百姓来越来越近。
“重离子束拥有独特的物理和生物学特性,被认为是理想的放疗用射线。”国科大附属肿瘤医院常务副院长陈明教授告诉记者,考虑到安全性、适应性等方面,国际上目前用碳离子束来进行肿瘤治疗。
陈明解释,运用X射线来做放射治疗时,在射线到达肿瘤细胞之前,经过人体的射线计量比作用于肿瘤处的还要高,然后再逐步衰减,对正常组织全程都有损害。而与X射线放疗相比,重离子在作用于肿瘤时集中释放计量,在达到肿瘤前计量只有X射线的一半,而之后迅速衰减,因而非常好地保护正常组织。其次,重离子的生物学效应是X射线的2.5到3倍,能啃动普通射线难啃的“硬骨头”。此外,它的平均治疗次数是常规X射线治疗的1/3。
总体来看,重离子束具有副作用小、疗程短、疗效好的特点,特别适合于不宜手术、对常规射线不敏感、常规射线治疗后复发的部分实体肿瘤的治疗,比如骨肉瘤、软组织肉瘤、恶性黑色素瘤、脊索瘤等。
免疫治疗结合
精准放疗成突破口
晚期肺癌的转移一直是业内头疼的话题。2014年,39岁的杭州女企业家阳阳(化名),被查出肺癌,在手术一年后,出现了复发和脑部多发转移。因为过于晚期,国内一些肿瘤专家建议她“全脑放疗”姑息治疗。
孤注一掷的阳阳找到了陈明教授团队。基因检测发现,阳阳是基因突变的肺腺癌,靶向治疗应该是首选。然而,命运再次和她开了玩笑,在服用靶向药后腹泻皮疹反应剧烈,不得不另寻治疗出路。难道生命就这样陨落了?“选择脑部放疗。”传统的放疗比较粗犷,往往会造成神经功能损伤,使得记忆力降低、反应迟钝,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陈明教授的团队,把患者脑部的每一个肿瘤病灶分别勾画出来,在治疗上只针对肺转移灶进行照射,同时保护涉及记忆功能的海马部位,让正常脑组织尽量不受损伤。
4年过去了,目前,患者已完全回归社会。“这说明,晚期肺癌患者经过积极正规治疗,还是有长期生存的可能性。”胸部放疗科病区副主任徐裕金说。
无独有偶。两年前,徐裕金还遇到一位宁波慈溪的4期肺癌患者。基因检测、免疫相关检测发现,PDL1的表达呈阴性,不建议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一线化疗初期肿瘤确实有所缩小,但在半年后,肾上腺肿块变大,情况不容乐观。在医院MDT团队以及专家的建议下,患者接受尝试了“免疫+放疗”的治疗方法,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通过免疫治疗将人体T细胞(抗病毒免疫细胞)调动起来,通过自身苗裔能力反攻肿瘤细胞。获益的患者,在这个过程中再加上局部的放疗治疗,可以获得一个更长的生存周期。” 徐裕金说。
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新发病恶性肿瘤病例390万。在全球化趋势下,肿瘤诊治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日益凸显。
上周六,中外著名肿瘤专家聚首第七届杭州国际肿瘤学论坛,分享癌症诊疗方面的创新研究以及最佳实践经验,交流与研讨最新的肿瘤防控研究成果。
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于恩彦教授表示,通过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对肿瘤基础、临床及转化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开拓研究思路,激发研究灵感,促进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更深入广泛的交流与合作。论坛中,重离子治疗肿瘤的专题研讨成为亮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