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10版:健康

常服“保健品” 肠道长“豹纹”

  这几年,40岁的何女士的脸上出现了黄褐斑,她认为是排便不畅导致的。年初,这一点再次得到“印证”,她在网上看到宿便对皮肤影响很大,想要皮肤好,就要保养肠道。她便购买了治疗便秘、有助于排便的肠道保健品。

  刚服用该肠道保健品的时候,效果确实不错。她的排便频率从三四天排一次便变成了一天一次,排便顺畅了,体重也减轻了。不过,一段时间后,何女士觉得药效没有之前好了,并且便秘更加严重,有时候甚至一个星期才排一次便,小腹涨得实在难受。在朋友的建议下,何女士找到了浙大一院肛肠外科。肛肠外科专家一听何女士的情况,立即建议她做个肠镜检查,果不其然,何女士的肠道已经长满了“豹纹”,并且肠道颜色比正常人黑很多。

  肛肠外科主任林建江主任医师解释,“豹纹”肠道情况叫作“结肠黑变病”,是长期服用蒽醌类泻药造成的。这类泻药会破坏上皮细胞,导致细胞凋亡,大量凋亡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形成色素沉着,使肠道慢慢变黑。近年来,何女士这样的患者越发多见,很多没有医学背景的便秘、爱美人士求助于所谓的肠道保健品,实则服用的是蒽醌类泻药。

  这些“肠道保健品”口服后被大肠内细菌分解为蒽醌,因由糖基的保护,大部分未经吸收直接到达大肠,在肠内被细菌酶分解成甙元和糖。甙元刺激大肠粘膜,并抑制钠离子从肠腔吸收,使大肠内水分增加,蠕动亢进而致泻。药后6到8小时即可排便,常用于急、慢性便秘。因为见效快,取材方便,很多便秘患者首选就是这类药。

  这类药临床上主要用于暂时性通便,持续使用不能超过半月。如果长期服用,会产生严重药物依赖,药物的用量会越来越大,甚至损伤肠壁末梢神经和肌肉组织,引起大肠肌无力,由功能性病变发展为难以治疗的器质性便秘。大黄、番泻叶、芦荟、决明子等含有“蒽醌类”化合物,日久会在肠粘膜中沉积,使肠表面变成黑色而黑变病,这种改变可能会增加患结肠腺瘤的危险。此外,还会使肠道生态内环境遭到破坏,有益菌群平衡失调,肠腔内正常pH值发生改变,肠道分泌的大量水分丢失,出现脱水症状。

  林建江建议,出现长期便秘后,除不要乱服用有助于排便的“肠道保健品”之外,还应该及时做个肠镜检查,明确便秘的原因,排除可能存在的器质性疾病。

  本报记者 徐小翔

  通讯员 王蕊 金丽娜


浙江老年报 健康 a0010 常服“保健品” 肠道长“豹纹” 2019-10-22 11225907 2 2019年10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