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老爷子的“娃娃医院”
修旧玩具 还修复人心
家住上海的朱伯明是一位特殊的工匠,今年72岁的他被称作“娃娃医生”。从退休以后,他就专门跟各种娃娃打交道。有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是国外的客人,寄过来一些上了“年纪”、已经坏掉的旧娃娃,请朱伯明帮忙修补。在朱伯明看来,他的工作非常重要,因为他修补的不仅仅是娃娃,更是很多人最珍贵的记忆和情感。
儿子的娃娃
是他的第一位“患者”
朱伯明的儿子小时候有个玩具小熊,是20年前花17元钱买的。儿子长大后,有一天,又问起了这个娃娃。
“儿子就跟我讲,我的明明呢?我想家里面就你一个儿子,怎么会有个明明呢?后来才知道,他给毛绒娃娃起了个名字叫明明。”这个事情,让朱伯明觉得对于儿子,自己有所亏欠。儿子年幼时,自己应该少加两天班,多陪陪孩子。于是,他萌发了修复毛绒娃娃的想法,“应该把毛绒娃娃恢复到他们小时候那个年代,这样我能把自己愧对儿子的心情平复一点。”
后来,越来越多人认识了他这个“娃娃医生”。现在,朱伯明家成了一个娃娃医院。而在我国,玩具修复师仍是罕见职业。
“来修娃娃的人,基本上是在22岁到30岁这个年纪。娃娃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有的人把它当成弟弟、妹妹或者姐姐。他们把娃娃的形状、记忆完全固化在脑子里,如果你修成新的,他也是不要的,他会认为你把他的东西修坏了。”朱伯明说。
每一个娃娃
背后都有故事
园林景观设计师张女士的娃娃,从她一岁起开始陪伴她,已经有40年。张女士的眼睛有先天性的弱视加散光,小时候,别的小朋友都不太愿意跟她玩。张女士的童年有些孤单,只有姐姐和小熊陪她。“小熊弥补了小伙伴这一块的缺失。我的天空本来是阴暗的,突然之间就有一束光线从缝隙里面踏破云层,照到心里面了。”
张女士的姐姐也有一个需要修补的娃娃。张女士姐姐的娃娃,是插着一根胡萝卜的兔子,然而胡萝卜很早就掉了。张女士姐妹玩的时候,会模拟兔子和小熊一起出去买胡萝卜,之后兔子把“烧”好的胡萝卜喂给小熊吃。找回小熊的张女士,也想替姐姐的小兔子“找回”胡萝卜。张女士的姐姐在美国定居,很多年不回来。在张女士看来,只要兔子和小熊修好了,它们在一起,就好像两姐妹又在一起一样。
正是因为每个娃娃对它的主人来说,都有一段特殊的回忆,朱伯明一直坚持“修旧如旧”,努力把娃娃修得跟之前一模一样。为此,他每天都要赶去上海的旧货市场和布料店,寻找跟他要修理的旧娃娃最接近的材料。然后回到家,在桌前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一针一线地去修补。朱伯明尽最大努力去修复娃娃的每一根绒毛,恢复它的头发丝、眼神、嘴角的弧度……如今,在他手中被修复如旧的娃娃,已经有300多个。
在朱伯明看来,将客人送来的娃娃修复成他们小时候的状态,就是在还原他们童年那一段美好的时光。 据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