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那年国庆
难忘那年国庆
从1961年8月应征入伍到1968年2月退伍,我有7个国庆节是在舟山东海前哨度过的。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1962年那个国庆节。
上世纪60年代初,国家还未摆脱3年自然灾害困境,全军官兵热烈响应国家“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总动员。一是苦练杀敌本领,通过各种练兵比武,全面提高部队战斗力。二是打坑道,修筑防御工事,随时做好战争准备。三是学习南泥湾“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革命传统,减轻国家和人民的负担。
5月底,我奉命和两位战友离开岱山本岛去一个名叫大竹屿的小岛开荒种地。6月初,登陆艇载着武器装备、通讯电台、粮食蔬菜、地瓜苗蔬菜种籽,把我们送上不足一平方公里,仅有一处水坑的孤岛。3位战友将前人留下的一间破屋稍作打扫就住了进去。接下去的日子里,我们把在岛上开挖的树根用来煮饭烧水,把树叶杂草烧成草木灰当肥料。不久后,新开荒地种下的地瓜苗、蔬菜长得郁郁葱葱。日复一日,白天给地瓜、蔬菜浇水拔草,晚上轮流站岗放哨。
时间到9月下旬,我们带来的粮食所剩无几,正在大家翘首期待登陆艇补充给养时,海面上刮起10级大风,孤岛四周排山倒海的巨浪发出“隆隆”的轰鸣,地动山摇,似乎要把整个小岛掀翻吞噬。电台立即向上级用密码紧急呼叫“粮尽弹绝”求援讯号,首长用“路途凶险无法探视”的暗语告之。大家心里明白,一艘小小的登陆艇在大风大浪里是无法启航靠岸的。再过两天就是国庆节,本来可以得到的粮食和家信,现在只能“望海兴叹”。
国庆节前一天,战友们把剩余的粮食蔬菜全部集中在一起,充其量3个人只能够吃1天。正当我们面对风浪咆哮的大海一筹莫展之时,突然,一位来自浙西临安山区的战友指着岛上一片地瓜地大喊一声:“我们有救了。”国庆节这一天,大家顶着强劲的大风,挖来尚未成熟的地瓜,摘来鲜嫩碧绿的瓜藤,一起做了烤地瓜、地瓜汤、地瓜枣,还有瓜藤生丝。
那一年,我19岁。在举国上下攻坚克难的岁月里,在一个岛屿上,有3个士兵默默无闻地燃烧着青春的火焰。57年前绝处逢生的“孤岛国庆地瓜宴”足以让我骄傲自豪,终生难忘。
周其良(余姚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