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15版:沉香

铜匠和宜

  铜匠和宜

  “打铜修锁,补铜壶补锅哦……”

  这天清晨,当农家的炊烟伴随着雾霭,缥缥缈缈像一个羞涩的小妇人,慢慢撩开面纱的时候,一位铜壶匠却已早早地踏上高低不平的山间小道,拾阶而上,用刚学来的当地土话,高亢嘹亮地在村头村尾使劲吆喝了几个来回,然后选择了一处人气比较集中的地方,放下担子耐心等候着。

  这人名叫和宜,浙江永康人,40岁出头,生性憨厚,凭着一手打铜补锅的一技之长,养活了一家老小,维持了全家生计。

  一位老表嫂子匆匆背来了一口铁锅,指了指豆大般的洞眼问:“师傅,补补要多少钱?”和宜想,一早就有生意,是个好兆头,随口答道:“便宜,一个铜钱,给点大米也行。”老表嫂微笑着说:“要得,那就补吧。”这一天的第一笔生意就这样顺利开张了。

  和宜一边吩咐老表嫂子去拿些木炭,找点废铜,一边架起炉子,并将铁锅的洞眼刮个干净,进行修补前的预备工作。

  山里人见识小,不多时围了很多人看热闹来了。望着这位陌生的不速之客大家非常好奇。只见和宜不慌不忙点上了炉火,拉动风箱,待炭火烧红后,再将废铜碎块放进一个酒杯般大小的钳锅里,再将钳锅放进炉中,盖上木炭,继续拉动风箱。十来分钟后,看看废铜已化成铜水,这时何宜左手将一块平整的小铁皮片儿抵住锅里的洞眼,右手脱下一只布鞋,在鞋底上放上稻草灰,将稻草灰压实后,再用铁钳小心翼翼地将钳锅里的铜水倒在稻草灰上,看看铜水快凝固时,立即托起鞋底往锅外的洞眼摁去,转眼间算是大功告成。

  当和宜对第二家的破锅进行修补时,不小心烫伤手指,痛得他甩着手噢哟哟叫起来,引得大家一个个笑得前仰后翻。何宜知道,这时他决不能示弱,否则会被人家看低。他得强装镇定,当下“呸呸”两下,用嘴沫吐到患处,若无其事般忍痛坚持着。哄笑的人们突然失声,看得目瞪口呆,大家不知眼前来的是哪路神仙,忽然对他敬佩起来,纷纷将家里该修补的器具拿来,够和宜忙活一天了。

  临近傍晚时分,生意已经做完,和宜利用炉中剩余的炭火做起晚饭来。他将老表给的大米,大约倒了半斤放进自己带来的铜罐里,加了适当的水,盖上盖子,放至炉上,轻轻拉动风箱,一会儿水沸开了,他停止运作,耐心等候,慢慢地,饭香四溢开来……

  走过一村又一村,熬过一夜又一夜,和宜继续走村串巷,继续赶集摆摊,周而复始。在天寒地冻的乡间小路上,在旷野中不断游走,虽然孤伶伶的,孑然一身,那瘦小的身躯显得那么渺小,但他不畏艰难困苦的奋斗精神,又是表现得那么坚强,那么伟岸。

  何可升(金华读者)


浙江老年报 沉香 a0015 铜匠和宜 2019-10-15 浙江老年报2019-10-1500005;浙江老年报2019-10-1500007 2 2019年10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