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11版:生活周刊

112岁姜碎凤:
最幸福就是现在

  112岁姜碎凤:

  最幸福就是现在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黄珍珍 甘凌峰

  邻里街坊纷纷前来道贺,子孙后辈们忙着准备团圆聚餐……

  10月6日,重阳节前一天,当记者走进温州瑞安市马屿镇梅底村,112岁的姜碎凤老人家中十分热闹。根据省卫健委的统计信息,眼前这位出生于1907年7月的老人,是目前全省最年长者。

  “最幸福就是现在,不愁吃不愁穿,以后,你们每个人都会像我一样长命百岁!”坐在家门口,身着深紫色上衣、黑色裤子的老人乐得合不拢嘴,对来的每个人拱手致意。她告诉大家,自己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生活越来越好,以后,一定还会更好!”

  “这是我的重孙女回来了?”见记者走近身边,老人一脸兴奋地用方言问。

  “奶奶,他们是来采访的记者,重孙女在法国留学,还没放假呢。”一旁的孙媳妇林北来俯下身提高音量,转身又笑着向记者解释,如今,老人已五世同堂,膝下儿孙百余人,“这些年岁数越来越大,都快认不全了。”

  “嗯,出国啦。”姜碎凤说着,点了点头。出国留学,对她来说是个新鲜词。梅底村直到解放后才建起第一所小学。姜碎凤与她的一子四女,都不曾上过学,更不会说普通话。

  不过,这不妨碍姜碎凤对抗旧社会陋习——她没有“三寸金莲”。“我小时候裹过一段时间,后来每到裹脚时就逃出去,躲在外面不回家,最后父母也没办法了。”老人说,在她的记忆里,那时的日子,是真的苦。

  “我40岁的时候,丈夫生病去世,那时还没解放,小女儿才1岁。”姜碎凤回忆,一家六口挤在狭窄的百年祖屋里。解放初期,国家不富裕,物资极度匮乏,老百姓生活十分困难。那时,天刚蒙蒙亮,她就要带着儿子去田里忙农活,白天干不完,借着月光继续做。孩子们长大后,日子慢慢好起来。

  采访时,正赶上老人吃午饭。记者一看这份“特制餐”:炒蛏子、烧茄子和豆腐干,加上一大碗白米饭,“这就是您的长寿秘诀?”

  老人咧嘴笑了:“现在生活好了,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说着,老人拿起筷子大口大口吃了起来,不时捡起漏掉的米粒塞进嘴里。这个一生勤劳、俭朴的老人,不舍得浪费一丁点粮食。

  “真得感谢新中国,以前长命百岁不敢想,现在我们镇上,百岁老人就有9个。”看着吃得津津有味的奶奶,一旁的林北来十分感慨。她说,“政策越来越好,现在奶奶每个月都能领到高龄补贴。以后,我们身边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长寿老人。”


浙江老年报 生活周刊 a0011 112岁姜碎凤:
最幸福就是现在
2019-10-11 浙江老年报2019-10-1100005;浙江老年报2019-10-1100006;浙江老年报2019-10-1100007;浙江老年报2019-10-1100008 2 2019年10月11日 星期五